鍮石
【拼音】:tōu shí
【结构】:鍮(左右结构)石(半包围结构)
词语解释指天然的黄铜矿或自然铜。指铜与炉甘石菱锌矿共炼而成的黄铜。
汉语大词典(1).指天然的黄铜矿或自然铜。《太平御览》卷八一三引三国魏钟会《刍荛论》:“莠生似禾,鍮石像金。”《隋书·西域传·女国》:“出鍮石、朱砂、麝香、氂牛、骏马、蜀马。”明宋应星《天工开物·铜》:“凡铜砂,在矿内形状不一,或大或小,或光或暗,或如鍮石,或如姜铁。”(2).指铜与炉甘石(菱锌矿)共炼而成的黄铜。唐元稹《估客乐》诗:“鍮石打臂钏,糯米吹项璎。”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石三·炉甘石》﹝集解﹞引崔昉曰:“用铜一斤,炉甘石一斤,炼之即成鍮石一斤半。”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二章第八节:“南宋时铜矿减少,主要依靠黄铜(又称鍮石)生产。”
读音:tōu
[tōu]
1.黄铜矿石:“土沃,产~”。
2.姓。
读音:shí,dàn
[shí]
[ shí ]1. 构成地壳的矿物质硬块:石破天惊(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2. 指石刻:金石。
3. 指古代用来治病的针:药石。药石之言(喻规劝别人的话)。
4.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5. 姓。
[ dàn ]1. 中国市制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