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年祭
【拼音】:fēng nián jì
【注音】:ㄈㄥㄋ一ㄢˊㄐ一ˋ
【结构】:丰(独体结构)年(独体结构)祭(上下结构)
【繁体】:豐年祭
词语解释也称“丰收节”。高山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夏历八月开始,为期六至十天。届时,男女老幼都穿上节日盛装,准备酒、糕、肉等食品,举行祭祖、狩猎、播种、捕鱼、饮宴和分祭食等仪式。青年男女还举行唱歌、跳舞、竞走、赛跑等活动,有的还同时举行成年礼。丰年祭[fēngniánjì]⒈也称“丰收节”。高山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夏历八月开始,为期六至十天。届时,男女老幼都穿上节日盛装,准备酒、糕、肉等食品,举行祭祖、狩猎、播种、捕鱼、饮宴和分祭食等仪式。青年男女还举行唱歌、跳舞、竞走、赛跑等活动,有的还同时举行成年礼。
网络解释丰年祭丰年祭是台湾原住民最隆重、规模最大的传统祭典,和汉族的春节地位相当。丰年祭又称为“丰收节”、“丰收祭”或“收获节”,在每年秋收季节举行,为期一周左右。
综合释义“丰年祭”又称“丰收节”、“收获节”等,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是高山族最盛大的节日。节期在每年农历七八月间的秋收季节,为期@@@@@-@@@@@天。由于各支系居住的环境与种植的作物不尽相同,所以农作物的成熟期、收获期及由此而决定的节期也不尽相同。其共同特点是:在收获的各个环节(收割、尝新、入仓等)开始或结束时,都要举行相应的祭祀仪式,主要是向祖先神灵祷告,祈求保佑农作物顺利收获,并预祝来年五谷丰收、人畜两旺。祭礼之后,举行聚餐、歌舞、游戏及篝火晚会等,人们举杯同饮,欢歌共舞,沉浸在节日的喜庆与欢乐之中。
国语辞典台湾原住民阿美族的年度重要祭典。每年七、八月间由各部落分别举行。民国六十七年(1978)后花莲地区阿美族开始联合举行,成为该地区阿美族重要的年度活动。丰年祭[fēngniánjì]⒈台湾原住民阿美族的年度重要祭典。每年七、八月间由各部落分别举行。民国六十七年(1978)后花莲地区阿美族开始联合举行,成为该地区阿美族重要的年度活动。
1.丰年祭这一天,帝国全境内都会有各式各样的隆重庆祝活动,祈求上苍保佑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2.除了丰年祭以外的时日,隐匿山中的雾台只是一片宁静,唯有登山露营者及喜爱探访部落风情的游客寻幽而来。
3.布农部落族人表演的传统丰年祭、八部合音演唱等节目,庄重而质朴,展示了布农族独特的传统民族文化。
4.对此,台当局“原民会主委”林江义表示,丰年祭当然不是以供观光客欣赏为主要目的,民众应该抱着尊重的心,不要破坏祭典严肃的气氛与流程。
5.这一天也被视为一个丰年祭,因为水果,蔬菜和谷物已收割此时食物丰富。
6.花莲五少数民族数千人联合丰年祭。
7.台北县原住民七日联合举办丰年祭,来自二十八个乡镇市的两千多位原住民,同时跳起大会舞,场面非常壮观。
8.“丰年祭”又称“丰收节”、“丰收祭”、“收获节”等,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是高山族最盛大的节日。
9.这一天也被认为是因为水果,蔬菜和粮食是由这个时间和粮食收获是丰富的丰年祭。
10.2002年张惠妹担任王力宏演唱会嘉宾后,两人互传好感,甚至在阿妹家乡丰年祭也能见到王力宏爱相随。
读音:fēng
[fēng]
1. 容貌好看:丰润。丰腴(a.身体丰满;b.富裕;c.丰饶)。丰盈。
2. 风度神采:丰采(亦作“风采”)。丰度(美好的举止姿态,风度)。
3. 盛,多,大:丰盛。丰碑(高大的石碑,喻不朽的杰作或伟大的功绩)。丰富。丰沛。丰饶。
4. 姓。
读音:nián
[nián]
(1)(名)时间的单位;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现行历法规定平年三百六十五日;每四年有一个闰年;增加一日;有三百六十六日。
(2)(名)每年的:~会|~鉴。
(3)(名)岁数。
(4)(名)一生中按年龄划分的阶段。
(5)(名)时期;时代。
(6)(名)一年中庄稼的收成。
(7)(名)年节。
(8)(名)有关年节的(用品)。
(9)(名)(Nián)姓。
读音:jì
[jì]
1. 对死者表示追悼、敬意的仪式:祭奠。祭礼。祭灵。祭典。祭扫。
2. 供奉鬼神或祖先:祭祖。祭天。祭祀。祭灶。
3. 使用(法宝):祭起一件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