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娘
【拼音】:huā niáng
【注音】:ㄏㄨㄚㄋ一ㄤˊ
【结构】:花(上下结构)娘(左右结构)
【简体】:花娘
【繁体】:花娘
词语解释亦作'花娘'。旧时指歌女,娼妓。
基础解释亦作/'花娘/',亦作/'花娘/'。旧时指歌女,娼妓。
引证解释⒈亦作“花孃”。旧时指歌女,娼妓。引唐李贺《申胡子觱篥歌》序:“朔客大喜,擎觴起立,命花娘出幕,裴回拜客。”宋梅尧臣《花娘歌》:“花孃十二能歌舞,籍甚声名居乐府。”明陶宗仪《辍耕录·妇女曰娘》:“而世谓稳婆曰老娘,女巫曰师娘,都下及江南谓男覡亦曰师娘,娼妇曰花娘。”
网络解释花娘花娘:汉语词汇
综合释义亦作“花孃”。旧时指歌女,娼妓。唐李贺《申胡子觱篥歌》序:“朔客大喜,擎觴起立,命花娘出幕,裴回拜客。”宋梅尧臣《花娘歌》:“花孃十二能歌舞,籍甚声名居乐府。”明陶宗仪《辍耕录·妇女曰娘》:“而世谓稳婆曰老娘,女巫曰师娘,都下及江南谓男覡亦曰师娘,娼妇曰花娘。”花娘[huāniáng]司花的女神。参见「女夷」条。妓女。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一四.妇女曰娘》:「娼妇曰花娘,达旦又谓草娘 。」也称为「花姑」。
汉语大词典亦作“花娘”。旧时指歌女,娼妓。唐李贺《申胡子觱篥歌》序:“朔客大喜,擎觞起立,命花娘出幕,裴回拜客。”宋梅尧臣《花娘歌》:“花娘十二能歌舞,籍甚声名居乐府。”明陶宗仪《辍耕录·妇女曰娘》:“而世谓稳婆曰老娘,女巫曰师娘,都下及江南谓男觋亦曰师娘,娼妇曰花娘。”
国语辞典司花的女神。参见「女夷」条。
辞典修订版司花的女神。参见「女夷」条。妓女。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一四.妇女曰娘》:「娼妇曰花娘,达旦又谓草娘 。」也称为「花姑」。
其他释义1.亦作'花娘'。2.旧时指歌女,娼妓。
1.大皮鞭子呢?大红蜡烛呢?狗链子呢?老子还以为花娘娘准保会带着这些东西来呢,没想着带来了的是温乎乎的贴心话儿!
2.开幕那天,四方百姓手持蚕匾、叶篓来到蚕圣亭,祭拜蚕花娘娘,祈求当年蚕茧丰收。
3.到这一天,村民们摇船至运河塘岸,先将带来的猪鸡鱼等在蚕花娘娘神位前祭招,然后参加比赛。
4.方丈见我忧心如焚,答应帮我打听花娘的消息。
5.此情此景,春风化雨般触碰到了菊花娘家人的心底柔软处,几个弟兄再也抑制不住了,他们因愤怒而压抑的悲伤一下子爆发出来,纷纷跪倒在地,放声痛哭。
6.他们分别是南流云,北流风,西流水,东流木,秦千羽,花花娘子,梦千骨。
7.桃花娘子真是宴席上的主角,没一会功夫,人们很是快乐自在,连校尉老人家也不免喝得眼花耳热。
8.花娘不织布,香草莫识扣。李宫俊
9.此剧演男女媾合不用“帐内淫声”的旧套,九花娘有武艺,一跃将绑跷小脚架到武生肩上,武生乘势抱住旦角臀部,边耸边扭着下场。
10.去年底,村里从中选出40余幅作品参加门头沟区“笔歌墨舞绘京西”美术作品展,很多观众都为这些“剪花娘子”叫好。
读音:huā
[huā]
(1)(名)(~儿)种子植物的生殖器官;也泛指可供观赏的植物:鲜~|红~|玫瑰~|杜鹃~|种~。
(2)(名)(~儿)样子或形状像花朵的东西:雪~儿|浪~儿|菜~儿|火~儿。
(3)(名)供观赏的烟火:烟~|礼~。
(4)(名)(~儿)痘:天~|种~儿|出~儿。
(5)(名)作战时受的伤:挂~儿。
(6)(名)复杂;不真实的:~招|~言巧语。
(7)(名)颜色错杂:~衣服|~白头发。
(8)(名)模糊不清:眼~。
(9)(名)指棉花:轧~。
(10)用花或花纹装饰的:~车|~坛|~砖|~池|~厅。
(11)比喻女子:姊妹~。
(12)旧社会指妓女或跟妓女有关的:寻~问柳|~街柳巷|~边新闻。
(13)姓。
(14)(动)用;耗费:~费时间|~钱|~心思。
读音:niáng
[niáng]
(1)(名)母亲:爹~。
(2)(名)称长一辈或年长的已婚妇女:大~|婶~。
(3)(名)年轻妇女:渔~|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