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税
【拼音】:jūn shuì
【注音】:ㄐㄨㄣㄕㄨㄟˋ
【结构】:均(左右结构)税(左右结构)
【繁体】:均稅
词语解释北宋税制,先丈量田地,然后按肥瘠分等定税,谓之'均税'。
基础解释北宋税制,先丈量田地,然后按肥瘠分等定税,谓之/'均税/'。
引证解释⒈北宋税制,先丈量田地,前后按肥瘠分等定税,谓之“均税”。引《宋史·食货志上二》:“政和三年,河北西路提举常平司奏:‘所在地色极多,不下百数,及至均税,不过十等。’”宋司马光《乞惩劝均税官吏状》:“右臣先奉勅与三司同共详定均税,已立条约,下路监施行。”
网络解释均税词语解释
网友释义jūnshuìㄐㄩㄣㄕㄨㄟˋ均税北宋税制,先丈量田地,前后按肥瘠分等定税,谓之“均税”。《宋史·食货志上二》:“政和三年,河北西路提举常平司奏:‘所在地色极多,不下百数,及至均税,不过十等。’”宋司马光《乞惩劝均税官吏状》:“右臣先奉勅与三司同共详定均税,已立条约,下路监施行。”
汉语大词典北宋税制,先丈量田地,前后按肥瘠分等定税,谓之“均税”。《宋史·食货志上二》:“政和三年,河北西路提举常平司奏:‘所在地色极多,不下百数,及至均税,不过十等。’”宋司马光《乞惩劝均税官吏状》:“右臣先奉敕与三司同共详定均税,已立条约,下路监施行。”
其他释义1.北宋税制,先丈量田地,然后按肥瘠分等定税,谓之'均税'。
1.方田均税、农田水利、免税,市易诸法,利在理财富国;保马、保甲、将兵诸法利在精兵简政,便利于民。
2.青苗、方田均税、农田水利、免税,市易诸法,利在理财富国;保马、保甲、将兵诸法利在精兵简政,便利于民。
3.其均输、青苗、方田均税、农田水利、免税,市易诸法,利在理财富国;保马、保甲、将兵诸法利在精兵简政,便利于民。
4.青苗、方田均税、农田水利、免税,市易诸法,利在理财富国;保马、保甲、将兵诸法利在精兵简政,便利于民。[https://www.chazidian.com/zj-264597/均税造句]
5.方田均税、农田水利、免税,市易诸法,利在理财富国;保马、保甲、将兵诸法利在精兵简政,便利于民。查字典www.chazidian.com/zj-264597/
读音:jūn
[jūn]
(1)(形)均匀:平~|~摊|分得不~。
(2)(副)都;全:老幼~安|各项工作~已布置就绪。
读音:shuì
[shuì]
(名)国家向企业集体或个人征收的货币或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