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服
【拼音】:wēi fú
【注音】:ㄨㄟㄈㄨˊ
【结构】:威(半包围结构)服(左右结构)
【简体】:威服
【繁体】:威服
词语解释以威力慑服。畏服。威服[wēifú]⒈以威力慑服。畏服。
引证解释⒈以威力慑服。引《史记·秦始皇本纪》:“先帝巡行郡县,以示彊,威服海内。”《后汉书·西域传序》:“由此察之,戎狄可以威服,难以化狎。”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二》:“大田三年,积粟百万,威服外国。”王闿运《拟李鸿章陈苗事折子》:“其在外者,如今俄夷诸邦有立国之本,可以德绥,可以威服者也。”⒉畏服。引《后汉书·皇甫规传》:“﹝规﹞在事数岁,北边威服。”
网络解释威服威服,汉语词语,拼音是wēifú,释义是以威力慑服或畏服。
综合释义以威力慑服。《史记·秦始皇本纪》:“先帝巡行郡县,以示彊,威服海内。”《后汉书·西域传序》:“由此察之,戎狄可以威服,难以化狎。”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二》:“大田三年,积粟百万,威服外国。”王闿运《拟李鸿章陈苗事折子》:“其在外者,如今俄夷诸邦有立国之本,可以德绥,可以威服者也。”畏服。《后汉书·皇甫规传》:“﹝规﹞在事数岁,北边威服。”威服[wēifú]以令人敬畏的力量逼服。《后汉书.卷八八.西域传.序》:「由此察之,戎狄可以威服,难以化狎。」《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做着那弓箭,威服乖张。」
汉语大词典(1).以威力慑服。《史记·秦始皇本纪》:“先帝巡行郡县,以示彊,威服海内。”《后汉书·西域传序》:“由此察之,戎狄可以威服,难以化狎。”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二》:“大田三年,积粟百万,威服外国。”王闿运《拟李鸿章陈苗事折子》:“其在外者,如今俄夷诸邦有立国之本,可以德绥,可以威服者也。”(2).畏服。《后汉书·皇甫规传》:“﹝规﹞在事数岁,北边威服。”
国语辞典以令人敬畏的力量逼服。威服[wēifú]⒈以令人敬畏的力量逼服。引《后汉书·卷八八·西域传·序》:「由此察之,戎狄可以威服,难以化狎。」《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做著那弓箭,威服乖张。」反德化
辞典修订版以令人敬畏的力量逼服。《后汉书.卷八八.西域传.序》:「由此察之,戎狄可以威服,难以化狎。」《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做着那弓箭,威服乖张。」
其他释义1.以威力慑服。2.畏服。
反义词 德化
1.宋襄公与楚国会盟的目的很明确,他不像齐桓公那样,要“尊王攘夷”,更不是想当楚国的盟主,他是要结交楚国,以威服诸侯,达到称霸中原的目的。
2.因此,担任范阳、平卢两镇节度使的人选不仅要统兵临戎,而且更能威服边圉、绥靖两番,使边境无风尘之警。
3.中华文明恩泽四方,却并没能让当地越族威服,唐亡之后,交趾窃据越北,屡犯天南,竟成中华大患。
4.福州火车站王威服务台工作人员称,若情况属实,他们将帮助她购买车票回家过年。
5.这‘墨灵杖’在与人争斗确实无有什么大用,但是在镇压威服鬼物之时确有奇效,不过徐平也在其中篆刻入不少巫门咒文,使其另有几分不为人知的威能。
6.螭虎是一种神话动物,像龙有耳无角,用螭虎做纽表示君临天下,威服臣官的绝对权威。
7.——这个裴君功劳还不小呢,他在典蜀期间,平定周边蛮夷叛乱,内部百姓安定,四方威服。
8.仿佛中国天朝盛世无比、天下无敌、威服四海似的。
9.汉时就是居延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夏王朝在居延地区设置了“黑山威服军司”,驻地即黑城。
10.此外,为打造蓝色主场,再现蓝色海洋,体现申花蓝血人精神,俱乐部和体育之窗票务公司将于比赛当天向购买本场比赛球票的球迷现场赠送申花球迷助威服一件。
读音:wēi
[wēi]
(名)表现出来的能压服人的力量或使人敬畏的气魄:~风|~势。
读音:fú,fù
[fú]
[ fú ]1. 衣裳:服装。制服。
2. 穿衣裳:服丧。服用(a.指穿衣服、用器物;b.吃药)。
3. 作,担任:服务。服刑。服兵役。
4. 顺从:信服。佩服。降(xiáng )服。服辩(旧指认罪书)。服膺(牢记在胸中,衷心信服)。
5. 习惯,适应:不服水土。
6. 吃(药):内服。
7. 乘,用:服牛乘(chéng )马。
8. 姓。
[ fù ]1. 量词,指中药(亦作“付”):两服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