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读精思
【拼音】:shú dú jīng sī
【注音】:ㄕㄨˊㄉㄨˊㄐ一ㄥㄙ
【词性】:成语。
【简体】:熟读精思
【繁体】:熟讀精思
词语解释熟读精思是指学习必须遵循记忆与思维相结合的规律。⒈精:专一,深入。形容反复地阅读,仔细地思考。成语解释熟读精思
网友释义出自《朱子家训》。“熟读精思”在文中的意思是:凡是读书必须先要熟读,让里面的话都好像出自于我的嘴巴。进一步就仔细的思考,使它的意思好像都出自于我的心里所想的,然后可以有所心得。
辞典修订版反覆诵读,仔细思考。《宋史.卷四五九.隐逸传下.徐中行传》:「得瑗所授经,熟读精思,攻苦食淡,夏不扇,冬不炉,夜不安枕者踰年。」
成语词典版修订本参考资料:反覆诵读,仔细思考。宋史˙卷四五九˙隐逸传下˙徐中行传:得瑗所授经,熟读精思,攻苦食淡,夏不扇,冬不炉,夜不安枕者踰年。
其他释义精:专一,深入。形容反复地阅读,仔细地思考。
1.不得明人指示若能熟读精思,二人对局演之,再因聪明过人,至于用力之久,亦能豁然开悟,然较有明人指示须百倍其功。
2.他提出了以看、读、写、作四字为纲,强调要熟读精思、渐进有恒、自求自得、严格要求,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
3.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自求自得、博约结合、知行统一。
4.博观约取,熟读精思,手批目视,口咏心惟。
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
6.学习上心浮气躁,不能专心致志地熟读精思、深入理解,那所学到的就仅是皮毛。
7.中国几千年语文教育的规律是“熟读成诵”、“熟读精思”、“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8.张良熟读精思,深得此书真谛而成“王者师”。
9.读、写、作四字为纲,强调要熟读精思、渐进有恒、自求自得、严格要求,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
10.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读音:shú,shóu
[shú]
[ shú ]1. 食物烧煮到可吃的程度:饭熟了。
2. 植物的果实或种子长成,又特指庄稼可收割或有收成:成熟。瓜熟蒂落。
3. 程度深:熟睡。熟思(经久而周密地思考)。深思熟虑。
4. 做某种工作时间长了,精通而有经验:熟练。娴熟。熟习。熟能生巧。
5. 习惯,常见,知道清楚:熟人。熟悉。熟记(强记)。轻车熟路。
6. 经过加工炼制的:熟铁。熟皮子。熟石膏。熟石灰。
[ shóu ]1.口语,义同“熟”(shú)
2.另见 shú
读音:dú,dòu
[dú]
[ dú ]1. 依照文字念:读数。读经。读书。宣读。朗读。范读。
2. 看书,阅览:阅读。速读。默读。读者。
3. 求学:走读。
4. 字的念法:读音。读破。
[ dòu ]1. 旧指文章里一句中间念起来要稍稍停顿的地方:句读。
读音:jīng
[jīng]
(1)(形)经过提炼或挑选的:~盐|~金。
(2)(名)提炼出来的精华:酒~|鱼肝油~。
(3)(形)完美;最好:~彩|~益求~。
(4)(形)细(跟‘粗’相对):~密|~确|~巧。
(5)(形)机灵心细:~明|~干|这孩子比大人还~。
(6)(动)精通:博而不~|~于针炙。
(7)(名)精神;精力:聚~会神|~疲力尽。
(8)(名)精液;精子:遗~|受~。
(9)(名)妖精。〈方〉用在某些形容词前面;表示“十分”、“非常”:~瘦|雨把衣服淋得~湿。
读音:sī,sāi
[sī]
[ sī ]1. 想,考虑,动脑筋:思想(a.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b.想法,念头;c.思量)。思忖。思索。思维。沉思。寻思。见异思迁。
2. 想念,挂念:思念。思恋。相思。
3. 想法:思绪。思致(新颖独到的构思、意趣)。构思。
4. 姓。
[ sāi ]1. 〔于思〕多胡须的样子,如“自捋颔下,则思思者如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