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食客
【拼音】:yī shí kè
【注音】:一ㄕˊㄎㄜˋ
【结构】:衣(独体结构)食(上下结构)客(上下结构)
词语解释指晋代世族豪强荫庇下的一种与奴相似的仆役。衣食客[yīshíkè]⒈指晋代世族豪强荫庇下的一种与奴相似的仆役。
引证解释⒈指晋代世族豪强荫庇下的一种与奴相似的仆役。引《晋书·食货志》:“得荫人以为衣食客及佃客,品第六已上得衣食客三人,第七第八品二人,第九品及举輦……一人。”清方以智《通雅·称谓》:“此晋武平吴后制。王公近郊有芻藳之田,又得廕人以为衣食客及佃客也。”
网络解释衣食客两晋南朝时官僚贵族、地主豪强荫庇的依附人口。衣食客之名最早出现于西晋,太康元年(280)颁布的户调式规定了各级官僚有荫族、荫客的权利。衣食客即荫客之一,在贵族官僚庇护下获得复除,可免去承担国家赋役。各级品官荫占衣食客的具体数量是:第六品以上官得衣食客三人,第七、第八品二人,第九品及诸低级武职皆一人。此后,东晋南朝也规定,“都下人多为诸王公贵人左右、佃客、典计、衣食客之类,皆无课役”。六品官以上并得衣食客三人,第七、第八品官各二人,第九品官为一人。
综合释义指晋代世族豪强荫庇下的一种与奴相似的仆役。《晋书·食货志》:“得荫人以为衣食客及佃客,品第六已上得衣食客三人,第七第八品二人,第九品及举輦……一人。”清方以智《通雅·称谓》:“此晋武平吴后制。王公近郊有芻藳之田,又得廕人以为衣食客及佃客也。”
其他释义1.指晋代世族豪强荫庇下的一种与奴相似的仆役。
读音:yī,yì
[yī]
[ yī ]1.衣服:上衣。内衣。大衣。
2.包在物体外面的一层东西:笋衣。
[ yì ]1.穿(衣服);拿衣服给别人穿:穿布衣。解衣衣我。
读音:shí,sì
[shí]
[ shí ]1. 吃:食肉。食欲。
2. 吃的东西:食品。粮食。零食。丰衣足食。
3. 俸禄:“君子谋道不谋食”。
4. 日月亏缺或完全不见的现象:日食。月食。
[ sì ]1. 拿东西给人吃:食母(乳母)。
读音:kè
[kè]
(1)(名)客人:宾~|请~|会~|家里来~了。
(2)(名)旅客:~车|~店。
(3)(形)寄居或迁居外地的(人):~居|~籍|作~他乡。
(4)(名)客商:珠宝~。
(5)(名)顾客:乘~|~满。
(6)(名)对某些奔走各地从事某种活动的人的称呼:说~|政~|侠~。
(7)(形)在人类意识外独立存在的:~观|~体。
(8)〈方〉量词;用于论份儿出售的食品饮料:一~饭|三~冰激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