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雪之慧
【拼音】:yǒng xuě zhī huì
【词性】:成语。
【简体】:咏雪之慧
【繁体】:詠雪之慧
【拼音】:yǒng xuě zhī huì
词语解释咏颂雪花的才智⒈用来赞许能赋诗的女子。成语解释咏雪之慧
网友释义咏雪之慧,读音为yǒngxuězhīhuì,汉语成语,也作咏雪之才、咏絮之才,用来赞许能赋诗的女子。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辞典修订版晋代才女谢道韫曾作咏雪诗。见《晋书.卷九六.列女传.王凝之妻谢氏传》。后用以称美能作诗的才女。明.汪廷讷《狮吼记.第二出》:「只是我娘子虽多咏雪之慧,却少剉荐之风。」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议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拟?’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其他释义用来赞许能赋诗的女子。
读音:yǒng
[yǒng]
(1)(动)唱;依着一定的腔调缓慢的诵读
(2)(动)用诗词等来叙述:~雪|~梅|~史。
读音:xuě
[xuě]
(1)(名)空气中降落的白色结晶;是气温降到0℃以下时;空气中水蒸气凝结而成的。
(2)(名)颜色或光彩像雪的:~亮。
(3)(名)姓。
(4)(动)洗掉(耻辱、仇恨、冤枉):~耻|~恨。
读音:zhī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读音:huì
[huì]
(形)聪明:~心|智~|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