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毒风
【拼音】:rè dú fēng
【注音】:ㄖㄜˋㄉㄨˊㄈㄥ
【结构】:热(上下结构)毒(上下结构)风(半包围结构)
【繁体】:熱毒風
词语解释即热毒。热毒风[rèdúfēng]⒈即热毒。
引证解释⒈即热毒。参见“热毒”。引唐袁郊《甘泽谣·红线》:“而田承嗣常患热毒风,遇夏增剧。”《云笈七籤》卷七一:“右五味搅和,令调以枣肉,和为丸,如大麻子许……热毒风服五百丸,瘟疟服一百丸。”
网络解释热毒风热毒风,病名。见《圣济总录》卷十三。由脏腑虚弱,风邪袭入,客于心胸,或服热药与饮酒过度,心肺壅滞,热积不散所致。证见头面肿热,心神烦躁,眼目昏暗,时复语涩,痰粘口干,皮肤壮热,肢节疼痛。治宜清热解毒祛风。
综合释义即热毒。唐袁郊《甘泽谣·红线》:“而田承嗣常患热毒风,遇夏增剧。”《云笈七籤》卷七一:“右五味搅和,令调以枣肉,和为丸,如大麻子许……热毒风服五百丸,瘟疟服一百丸。”参见“热毒”。
汉语大词典即热毒。唐袁郊《甘泽谣·红线》:“而田承嗣常患热毒风,遇夏增剧。”《云笈七签》卷七一:“右五味搅和,令调以枣肉,和为丸,如大麻子许……热毒风服五百丸,瘟疟服一百丸。”参见“热毒”。
其他释义1.即热毒。
读音:rè
[rè]
(1)(形)物体内部分子不规则运动放出的一种能。
(2)(形)温度高;感觉温度高:~水|趁~打铁|三伏天很~。
(3)(动)使热;加热(多指食物):把饭菜~一下。
(4)(形)生病引起的高体温:发~|退~。
(5)(形)情意深厚:~心肠儿。
(6)(形)形容非常羡慕或急切想得到:眼~|~中。
(7)(形)很受人欢迎的:~货。
(8)(形)放射性强:~原子。
读音:dú,dài
[dú]
[ dú ]1. 有害的性质或有害的东西:毒气。毒性。毒饵。毒药。毒蛇。吸毒。贩毒。
2. 害,伤害:毒害。毒化。毒杀。莫予毒也(没有谁能危害我,即谁也不能把我怎么样)。
3. 凶狠,猛烈:毒辣。毒计。毒刑。狠毒。恶毒。
4. 恨,以为苦:令人愤毒。
[ dài ]1. 古同“玳”,玳瑁。
读音:fēng
[fēng]
1. 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风向。风速。风级。风险。风波(喻纠纷或乱子)。风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风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
2. 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风潮。风靡一时。风驰电掣。
3.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风气。风习。风物(某地特有的景物)。风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
4. 消息,传闻:风传(
)(传闻)。闻风而动。5. 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风景。风度。风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风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风致。风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风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风风”,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
6. 指民歌、歌谣:国风(《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风。
7. 中医学指某些疾病:风瘫。风湿。
8.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