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贼
【拼音】:liú zéi
【注音】:ㄌ一ㄡˊㄗㄟˊ
【结构】:流(左右结构)贼(左右结构)
【繁体】:流賊
词语解释流贼liúzéi。(1)流窜的强盗。流贼[liúzéi]⒈流窜的强盗。英rovingbandits;
基础解释流窜的强盗。
引证解释⒈四处流窜的盗贼。旧时多用于对明末李自成、张献忠等领导的农民起义军的蔑称。参见“流寇”。引明王琼《双溪杂记》:“当流贼内乱之时,而胡虏不侵,犹能支也。”《清史稿·睿忠亲王多尔衮传》:“闻流贼陷京都,崇禎惨亡,不胜髮指。”
网络解释流贼流贼,读音liúzéi,汉语词语,基本意思为四处流窜的盗贼。
综合释义四处流窜的盗贼。旧时多用于对明末李自成、张献忠等领导的农民起义军的蔑称。明王琼《双溪杂记》:“当流贼内乱之时,而胡虏不侵,犹能支也。”《清史稿·睿忠亲王多尔衮传》:“闻流贼陷京都,崇禎惨亡,不胜髮指。”参见“流寇”。流贼[liúzéi]四处流窜的盗贼。旧时多用于对明末李自成﹑张献忠等领导的农民起义军的蔑称。
网友释义流贼,读音liúzéi,汉语词语,基本意思为四处流窜的盗贼。
汉语大词典四处流窜的盗贼。旧时多用于对明末李自成、张献忠等领导的农民起义军的蔑称。明王琼《双溪杂记》:“当流贼内乱之时,而胡虏不侵,犹能支也。”《清史稿·睿忠亲王多尔衮传》:“闻流贼陷京都,崇祯惨亡,不胜发指。”参见“流寇”。
其他释义1.四处流窜的盗贼。旧时多用于对明末李自成﹑张献忠等领导的农民起义军的蔑称。
1.说罢向众人团团作了一揖,言下之意竟是指这十几名官军是流贼假扮的,与那刘演适才诬指百姓为贼如出一辙,这也算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了。
2.莫谓我们性优柔,孤军谁复道州?莫谓兴亡匹夫责,石柱谁破流贼?精诚所萃,男女无间,今寇攘除同古寇,非异人任,乃在吾辈,愿我全级相奋勉……
3.大人恕罪,小人奉命保护大人回城自然得十分用心,只是前路正方探得有流贼出没,方才不得已从小路而回,还请大人明察。
4.现如今北迁二百余年的帝都被李闯流贼所破,现在的南京又一次成为这个风雨飘摇的帝国中心。
5.陈启新又上一本说流贼的事,崇祯批,着熊文灿带罪立功;阁部杨嗣昌督剿流贼,特赐上方剑先斩后奏,好不荣耀。
6.陛下,流贼四处流窜,中原现只有曹文昭一部关宁骑兵,恐独木难支。
7.中国数千年君统,所以屡经衰乱灭绝者,其厉阶有十,而外夷抅衅、流贼揭竿两者不与焉。
8.皇城城墙为崇祯八年流贼离开后重新修建加固的,高三丈九尺五寸,加上女墙,一共有四丈五尺多高。
9.晚明江山,风雨飘摇,外有建奴叩关,内有流贼蜂起,盛世的文明将再次被野蛮所征服,神州大地,即将坠落愚昧蛮夷之手。
10.他如今闻知流贼已经包围北京,必然停留在山海关与永平之间观望徘徊,不敢冒险前来。
读音:liú
[liú]
(1)(动)水流动。(动)液体移动;流动
(2)(动)水流动。(动)移动不定
(3)(动)水流动。(动)流传;传播
(4)(动)水流动。(动)向坏的方面转变
(5)(动)水流动。(动)旧时的刑罚;把犯人送到辽远地区去
(6)(动)水流动。(名)指江河的流水
(7)(动)水流动。(名)像水流的东西
(8)(动)水流动。(名)品类;等级
读音:zéi
[zéi]
(1)(名)偷东西的人。
(2)(名)做大坏事的人(多指危害国家和人民的人)。
(3)(形)邪的;不正派的。
(4)(形)狡滑:老鼠真~。
(5)(动)〈书〉伤害:戕~。
(6)(副)〈方〉多用于不满意或不正常的地方:~凉|~冷|~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