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课
【拼音】:quàn kè
【注音】:ㄑㄨㄢˋㄎㄜˋ
【结构】:劝(左右结构)课(左右结构)
【繁体】:勸課
词语解释鼓励与督责。劝课[quànkè]⒈鼓励与督责。
引证解释⒈鼓励与督责。参见“劝农”。引《后汉书·卓茂传》:“是时王莽秉政,置大司农六部丞,劝课农桑。”宋范仲淹《答手诏五事》:“更严著勉农之令,使天下官吏专於劝课,百姓勤於稼穡。”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三编第四章第一节:“文帝时,多次下诏劝课农桑,对努力发展生产的地主给予奖励。”
网络解释劝课劝课是一个汉语词语,读作quànkè,意思是鼓励与督责,出自《后汉书·卓茂传》。
综合释义鼓励与督责。《后汉书·卓茂传》:“是时王莽秉政,置大司农六部丞,劝课农桑。”宋范仲淹《答手诏五事》:“更严著勉农之令,使天下官吏专於劝课,百姓勤於稼穡。”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三编第四章第一节:“文帝时,多次下诏劝课农桑,对努力发展生产的地主给予奖励。”参见“劝农”。
汉语大词典鼓励与督责。《后汉书·卓茂传》:“是时王莽秉政,置大司农六部丞,劝课农桑。”宋范仲淹《答手诏五事》:“更严著勉农之令,使天下官吏专于劝课,百姓勤于稼穑。”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三编第四章第一节:“文帝时,多次下诏劝课农桑,对努力发展生产的地主给予奖励。”参见“劝农”。
其他释义1.鼓励与督责。
1.春秋循行阡陌劝课农桑,有古良吏风”,深受百姓爱戴。
2.楙实庸懦之人,不意名将之子,便堕凡俗,是将门不得两传耶?略从粗窥,武则扫荡丑类、绥靖地方,文则劝课农桑、并为军屯。
3.二弟!大哥也有此意,我与你嫂嫂商议,我们回乡后,用这几年积攒下的俸禄,买几块好一点的田地,劝课农桑,男耕女织,岂不妙哉!
4.现在没一块地盘的,我上哪收税,劝课农桑,囤积粮草。
5.九月,颁均田令,清丈田亩,劝课农桑,轻徭薄赋。
6.同时,政府轻徭薄赋,劝课农桑,鼓励商业。
7.牧守之徒,各厉精为治,劝课农桑,不得妄有征发;有司弹纠,勿有所纵。
8.淑下车劝课,躬往教示,二年间,家给人足,为之谣曰:泰州河东,杼柚代舂。
9.1910年毕业回乡,任职蓬州劝业分扬,劝课农桑。
10.楙实庸懦之人,不意名将之子,便堕凡俗,是将门不得两传耶?略从粗窥,武则扫荡丑类、绥靖地方,文则劝课农桑、并为军屯。(https://www.chazidian.com/zj-270177/劝课造句)
读音:quàn
[quàn]
(1)(动)讲明事理;使人听从:~导|~解。
(2)(动)勉励:~勉。
读音:kè
[kè]
(1)(名)有计划的分段教学:上~|下~|星期六下午没~。
(2)(名)教学的科目:这学期共有五门~。
(3)(名)教学的时间单位:一节~。
(4)(名)教材的段落:这本教科书共有二十五~。
(5)(名)某些机关、学校、工厂等的行政单位:秘书~|会计~。
(6)(名)旧时赋税:国~|完粮交~。
(7)(动)征收(赋税):~税。
(8)(名)占卜的一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