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灾
【拼音】:nián zāi
【注音】:ㄋ一ㄢˊㄗㄞ
【结构】:年(独体结构)灾(上下结构)
【繁体】:年災
词语解释指自然灾害。年灾[niánzāi]⒈指自然灾害。
引证解释⒈指自然灾害。引晋陶潜《有会而作诗》序:“旧穀既没,新穀未登,颇为老农,而值年灾,日月尚悠,为患未已。”
综合释义指自然灾害。晋陶潜《有会而作诗》序:“旧穀既没,新穀未登,颇为老农,而值年灾,日月尚悠,为患未已。”指自然灾害。晋陶潜《有会而作诗》序:“旧穀既没,新穀未登,颇为老农,而值年灾,日月尚悠,为患未已。”
汉语大词典指自然灾害。晋陶潜《有会而作诗》序:“旧谷既没,新谷未登,颇为老农,而值年灾,日月尚悠,为患未已。”
其他释义1.指自然灾害。
1.唐朝末年,唐懿宗皇帝昏庸无能,贪图享乐爱慕虚荣,连年灾害百姓苦不堪言。
2.而对于庶民,虽然不至于被买来买去,可面对繁重的兵役,沉重的赋税,年成好或许还能混个温饱,遇到战争年灾荒年,只有流离失所到处乞讨。
3.河南本来是富有之乡,但连年灾害,加之明廷七藩封于此地,土地高度集中,贫困人民非死即逃,“桀黠不逞者遂相率为盗”。
4.那年灾荒,父亲去世了,我们生活无着,只好到大户人家打杂,讨一点残羹冷炙勉强度日。
5.这些年,朝庭横征暴敛,又连年灾荒,马邑早已是饿莩遍野。
6.崇祯年间,中原地区连年灾荒,野无青草、十室九空,老百姓无以为生,靠吃树根、观音土度日,甚至出现了骨肉相残的悲剧。
7.几乎年年灾害,不是南方水涝就是北方大旱,时不时的还带点瘟疫,偶尔也来点地龙小翻身,要不就是南涝北旱双灾齐至,更有甚者甚至是南涝北旱大瘟疫。
8.不到两年,灾区如浴火凤凰涅槃重生,重建愿景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场景。
9.而且,王家的棺材再次被神化,有人说用了王家棺材可泽被后世子孙,有人说王家棺材可镇百年灾劫。
10.“早是抱闲怨,时乖运蹇;又添这害相思,月值年灾。
读音:nián
[nián]
(1)(名)时间的单位;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现行历法规定平年三百六十五日;每四年有一个闰年;增加一日;有三百六十六日。
(2)(名)每年的:~会|~鉴。
(3)(名)岁数。
(4)(名)一生中按年龄划分的阶段。
(5)(名)时期;时代。
(6)(名)一年中庄稼的收成。
(7)(名)年节。
(8)(名)有关年节的(用品)。
(9)(名)(Nián)姓。
读音:zāi
[zāi]
(1)(名)灾害。
(2)(名)个人遭遇的不幸:招~惹祸|没病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