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司
【拼音】:pái sī
【注音】:ㄆㄞˊㄙ
【结构】:牌(左右结构)司(半包围结构)
词语解释1.古代收受讼状的府吏。牌司[páisī]⒈古代收受讼状的府吏。
基础解释古代收受讼状的府吏。
引证解释⒈古代收受讼状的府吏。引《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嘉祐元年》:“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府吏坐门,先收状谍,谓之牌司。”
网络解释牌司牌司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páisī,是指古代收受讼状的府吏。
汉语大词典古代收受讼状的府吏。《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嘉祐元年》:“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府吏坐门,先收状谍,谓之牌司。”
1.昨天,江东交警大队民警在路上查获了一辆皮卡车,该车因需要装载货物,把车厢后挡板放倒后,遮挡了车牌,司机便用粉笔把车牌号写在了一块三夹板上面。
2.还有些车辆因为在“游”过地道时掉落了车牌,司机只好在浑浊的水中到处搜摸。
3.他是从外经部转来的老牌司长,主管部长也不在他眼中。【www.chazidian.com查字典牌司造句】
4.他是从外经部转来的老牌司长,主管部长也不在他眼中。【查字典https://www。chazidian。com造句牌司造句】
读音:pái
[pái]
(1)(名)(~子、~儿)用木板或其他材料做成的标志;上面多有文字或符号:招~|指路~|存车~子。
(2)(名)(~子、~儿)产品的专用名称:解放~汽车。
(3)(名)一种娱乐用品(旧时多用为赌具):打~|麻将~|王~|纸~。
(4)(名)(~子)词曲的调子:词~。
读音:sī
[sī]
(1)主管。
(2)(动)主持、操作。
(3)(名)一级机关内一部门。
(4)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