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耦
【拼音】:bǐ ǒu
【注音】:ㄅ一ˇㄡˇ
【结构】:比(左右结构)耦(左右结构)
词语解释并肩耦耕。指耕田者。语本《仪礼•大射》:“遂比三耦。”比耦[bǐǒu]⒈并肩耦耕。指耕田者。语本《仪礼·大射》:“遂比三耦。”
引证解释⒈并肩耦耕。引《左传·昭公十六年》:“庸次比耦,以艾杀此地。”杜预注:“用次更相从耦耕。”⒉指耕田者。引清龚自珍《农宗答问第五》:“诛其大宗,放流其羣宗,取其田以食兴王之宗室、亚旅、比耦也。不能,姑徙之。”⒊比耦,谓射礼中,选择二人为一组。引语本《仪礼·大射》:“遂比三耦。”郑玄注:“比,选次之也。”明李东阳《绍兴府学乡射圃记》:“射,艺类也,君子所不可缺……宾主有分,比耦有数。”清夏炘《学礼管释》:“凡未射之先,司射先比耦。比,训选择。”
网络解释比耦比耦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bǐǒu,指并肩耦耕。
综合释义并肩耦耕。《左传·昭公十六年》:“庸次比耦,以艾杀此地。”杜预注:“用次更相从耦耕。”指耕田者。清龚自珍《农宗答问第五》:“诛其大宗,放流其羣宗,取其田以食兴王之宗室、亚旅、比耦也。不能,姑徙之。”语本《仪礼·大射》:“遂比三耦。”郑玄注:“比,选次之也。”比耦,谓射礼中,选择二人为一组。明李东阳《绍兴府学乡射圃记》:“射,艺类也,君子所不可缺……宾主有分,比耦有数。”清夏炘《学礼管释》:“凡未射之先,司射先比耦。比,训选择。”比耦[bǐǒu]并肩耦耕。语本《仪礼.大射》/遂比三耦。/郑玄注/比,选次之也。/比耦,谓射礼中,选择二人为一组。
网友释义bǐǒu1.并肩耦耕。2.指耕田者。3.语本《仪礼.大射》:'遂比三耦。'郑玄注:'比,选次之也。'比耦,意思是在射礼的过程中,司射把六名射者,将射艺相近者两两配合为一组,一共三组,分别称为上耦、次耦、下耦,是所谓“三耦”,每耦有上射、下射各一名。
汉语大词典(1).并肩耦耕。《左传·昭公十六年》:“庸次比耦,以艾杀此地。”杜预注:“用次更相从耦耕。”(2).指耕田者。清龚自珍《农宗答问第五》:“诛其大宗,放流其群宗,取其田以食兴王之宗室、亚旅、比耦也。不能,姑徙之。”(3).语本《仪礼·大射》:“遂比三耦。”郑玄注:“比,选次之也。”比耦,谓射礼中,选择二人为一组。明李东阳《绍兴府学乡射圃记》:“射,艺类也,君子所不可缺……宾主有分,比耦有数。”清夏炘《学礼管释》:“凡未射之先,司射先比耦。比,训选择。”
其他释义1.并肩耦耕。2.指耕田者。3.语本《仪礼.大射》:'遂比三耦。'郑玄注:'比,选次之也。'比耦,谓射礼中,选择二人为一组。
读音:bǐ
[bǐ]
(1)(动)比较;较量:~武|~干劲。
(2)(动)能够相比:坚~金石。
(3)(动)比画:连说带~。
(4)(动)对着;向着:民兵用枪~着特务。
(5)(动)仿照:~着葫芦画瓢(比喻模仿着做事)。
(6)(动)比方;比喻:把帝国主义~作纸老虎。
(7)(动)比较同类数量的倍数关系;其中一数是另一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这里小麦和水稻的产量约为一与四之~。
(8)(动)表示比赛双方得分的对比:甲队以二~一胜乙队。
(9)(介)用来比较性状和程度的差别:他~我强。
(10)(旧读bì)〈书〉(动)紧靠;挨着:~肩|鳞次栉~。
(11)(旧读bì)〈书〉(动)依附;勾结:朋~为奸。
(12)(旧读bì)〈书〉(副)近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