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特式
【拼音】:gē tè shì
【结构】:歌(左右结构)特(左右结构)式(半包围结构)
词语解释哥特、哥特式:1、哥特人的,哥特族的(指曾入侵罗马帝国的一支日耳曼民族)2、哥特式建筑的(12至16世纪流行於西欧的建筑风格,以尖拱﹑拱顶﹑细长柱等为特点)3、哥特派的,哥特风格的(18世纪的一种文学风格,通常描述有神秘或恐怖气氛的爱情故事)4、指字体,哥特字体的。
基础解释1、哥特人的,哥特族的。2、哥特式建筑的。3、哥特派的,哥特风格的。4、指字体,哥特字体的。
综合释义哥特人的,哥特族的(指曾入侵罗马帝国的一支日耳曼民族)。又译为“哥德”,原指代哥特人,属西欧日耳曼部族,最早是文艺复兴时期被用来区分中世纪时期(5~15世纪)的艺术风格,它的源由是来自于曾于公元3~5世纪侵略意大利并瓦解罗马帝国的德国哥特族人,在15世纪时,意大利人有了振兴古罗马文化的念头因而掀起了灿烂的文艺复兴运动,由于意大利人对于哥特族摧毁罗马帝国的这段历史情仇始终难以释怀,因此为了与这段时期有所区分,他们便将中世纪时期的艺术风格称呼为“gothic”,即“哥特”,意为“野蛮”。哥特式建筑的(12至16世纪流行於西欧的建筑风格,以尖拱﹑拱顶﹑细长柱等为特点)。哥特式建筑是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常被使用在欧洲主教座堂、修道院、教堂、城堡、宫殿、会堂以及部分私人住宅中,其基本构件是尖拱和肋架拱顶,整体风格为高耸削瘦,其基本单元是在一个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四角的柱子上做双圆心骨架尖券,四边和对角线上各一道,屋面石板架在券上,形成拱顶。
读音:gē
[gē]
(1)(名)歌曲:民~|山~儿|唱一个~儿。
(2)(动)唱:~者|高~一曲。
读音:tè
[tè]
(1)(副)特殊;超出一般:~等|~效。
(2)(副)特地:~意|~邀。
(3)(名)指特务:敌~|防~。
(4)(副)〈书〉只;但:不~此地也。
读音:shì
[shì]
(1)(名)样式:新~|西~。
(2)(名)格式:程~|法~。
(3)(名)仪式;典礼:开幕~|毕业~。
(4)(名)自然科学中表明某种规律的一组符号:分子~|方程~。
(5)(名)一种语法范畴;表示说话者对所说事情的方式。如叙述式、命令式、条件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