骈齿
【拼音】:pián chǐ
【注音】:ㄆ一ㄢˊㄔˇ
【结构】:骈(左右结构)齿(上下结构)
【繁体】:駢齒
词语解释谓牙齿重叠。骈齿[piánchǐ]⒈谓牙齿重叠。
引证解释⒈谓牙齿重迭。引《竹书纪年》卷上:“帝嚳高辛氏,生而駢齿,有圣德。”汉班固《白虎通·圣人》:“帝嚳駢齿,上法月叅。”《新五代史·南唐世家·李煜》:“煜为人仁孝,善属文,工书画,而丰额、駢齿,一目重瞳子。”
网络解释骈齿指谓牙齿重叠,其实就是一种比较整齐的龅牙,自古以来被认为是圣人之像,
综合释义谓牙齿重迭。《竹书纪年》卷上:“帝嚳高辛氏,生而駢齿,有圣德。”汉班固《白虎通·圣人》:“帝嚳駢齿,上法月叅。”《新五代史·南唐世家·李煜》:“煜为人仁孝,善属文,工书画,而丰额、駢齿,一目重瞳子。”
网友释义指谓牙齿重叠,其实就是一种比较整齐的龅牙,自古以来被认为是圣人之像,其实随着人类进化,食物越来越精细,牙弓越来越小,牙列就会拥挤,可以说,人的进化程度越高,骈齿的可能也越大。
汉语大词典谓牙齿重迭。《竹书纪年》卷上:“帝喾高辛氏,生而骈齿,有圣德。”汉班固《白虎通·圣人》:“帝喾骈齿,上法月参。”《新五代史·南唐世家·李煜》:“煜为人仁孝,善属文,工书画,而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子。”
读音:pián
[pián]
(形)并列的;对偶的:~句|~肩|~文。
读音:chǐ
[chǐ]
(1)(名)人和高等动物咀嚼食物的器官;由坚固的骨组织和釉质构成。通称牙或牙齿。
(2)(名)(~儿)物体上齿形的部分:锯~儿|梳~儿。
(3)(形)带齿儿的:~轮。
(4)(名)〈书〉年龄:~德俱尊。
(5)(动)〈书〉说到;提起:~及(说到;提及)|不足~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