罽幕
【拼音】:jì mù
【注音】:ㄐ一ˋㄇㄨˋ
【结构】:罽(上下结构)幕(上下结构)
词语解释1.亦作'罽幙'。2.毛毡制的帐幕。
基础解释亦作/'罽幙/',见/'罽幕/'。毛毡制的帐幕。
引证解释⒈亦作“罽幙”。毛毡制的帐幕。引《后汉书·南匈奴传论》:“破龙祠,焚罽幕,阬十角,梏閼氏,铭功封石,倡呼而还。”
网络解释罽幕罽幕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jìmù,亦作“罽幙”。是指毛毡制的帐幕。
综合释义亦作“罽幙”。毛毡制的帐幕。《后汉书·南匈奴传论》:“破龙祠,焚罽幕,阬十角,梏閼氏,铭功封石,倡呼而还。”罽幕[jìmù]
汉语大词典亦作“罽幕”。毛毡制的帐幕。《后汉书·南匈奴传论》:“破龙祠,焚罽幕,坑十角,梏阏氏,铭功封石,倡呼而还。”
读音:jì
[jì]
(名)用毛做成的毡子;一类的东西。
读音:mù
[mù]
(1)(名)覆盖在上面的帐篷:帐~|夜~。
(2)(名)挂着的大块的布、绸、丝绒等(供演戏或放映电影用):开~|闭~。
(3)(名)古代将帅办公的地方:~府|~僚。
(4)(量)戏剧较完整的段落;每幕可以分若干场: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