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笔
【拼音】:tíng bǐ
【注音】:ㄊ一ㄥˊㄅ一ˇ
【结构】:停(左右结构)笔(上下结构)
【简体】:停笔
【繁体】:停筆
词语解释停止书写。指停止写作。停笔[tíngbǐ]⒈停止书写。⒉指停止写作。
引证解释⒈停止书写。引南朝宋谢灵运《山居赋》:“权近虑以停笔,抑浅知而絶简。”《新唐书·王维传》:“又遗亲故书数幅,停笔而化。”⒉指停止写作。引茅盾《子夜》十三:“那一个也停笔了。”
网络解释停笔停笔是汉语词汇,读音tíngbǐ,解释为停止书写。
综合释义停止书写。南朝宋谢灵运《山居赋》:“权近虑以停笔,抑浅知而絶简。”《新唐书·王维传》:“又遗亲故书数幅,停笔而化。”指停止写作。茅盾《子夜》十三:“那一个也停笔了。”停笔[tíngbǐ]暂停书写。南朝宋.谢灵运〈山居赋〉:「权近虑以停笔,抑浅知而绝简。」作家暂停写作一段时期。如:「某闻名的武侠小说家,想到峨嵋山去收集更多的资料,故停笔一年。」
汉语大词典(1).停止书写。南朝宋谢灵运《山居赋》:“权近虑以停笔,抑浅知而绝简。”《新唐书·王维传》:“又遗亲故书数幅,停笔而化。”(2).指停止写作。茅盾《子夜》十三:“那一个也停笔了。”
国语辞典暂停书写,如:「某著名的武侠小说家,想到峨嵋山去搜集更多的资料,故停笔一年。」停笔[tíngbǐ]⒈暂停书写。引南朝宋·谢灵运〈山居赋〉:「权近虑以停笔,抑浅知而绝简。」近搁笔⒉作家暂停写作一段时期。例如:「某著名的武侠小说家,想到峨嵋山去搜集更多的资料,故停笔一年。」
辞典修订版暂停书写。南朝宋.谢灵运〈山居赋〉:「权近虑以停笔,抑浅知而绝简。」作家暂停写作一段时期,如:「某闻名的武侠小说家,想到峨嵋山去收集更多的资料,故停笔一年。」
其他解释停止书写。《南史·朱昇传》:「纵横敏赡,不暂停笔。」;晋、谢灵运〈山居赋〉:「权近虑以停笔。」;《唐书·王维传》:「书数幅,停笔而化。」
其他释义1.停止书写。2.指停止写作。
近义词 搁笔
1.那时可染被迫停笔,上台挨批斗,要戴高帽子。
2.而此刻我要停笔时,也是日已黄昏,长安的秋风召来了四合的暮色,那天边的暮色多么像久违了的起伏的青山。
3.许我三千笔墨宝,描下你莞尔一笑。淡装扑簌的微妙,徘徊我思绪雾绕。浅温柔岁月静好,温文尔雅无人较,凝眸深处那一秒,后知觉,已停笔置出意料。
4.夜色入砚勾勒出倦意微凉,烹香泉煎新茶与月共赏,润笔描摹天阔水悠长,清风儿兜转松墨香,独坐对花烟不挽青丝万丈,绘山川为邀君入画珍藏,点樱唇与画中人对望,停笔处俯身吻韶光。
5.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铅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普通的浏览,而是一边看一边在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还问我一两句。
6.叶凌尘来到书房时,叶父正在执笔炼字,见到小儿子来了,一反常态的中途停笔,单刀直入的问道“今日圣上命你留下所谓何事?”。
7.独坐对花烟不挽青丝万丈,绘山川为邀君入画珍藏,点樱唇与画中人对望,停笔处俯身吻韶光。
8.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每到晚饭时分总能从窗外传来“夭夭,夭夭……”的声音,有老人的音色,也有中年人的音色。虽然声音来自于不同的人,但每一个人的声音中都充满着期待和开心。于是,我停笔等待,等待那个回应声。
9.需要提醒考生的是,考试终了信号发出后应立即停笔,考生不准将试题卷、答题卡、答案、草稿纸、文具带出考场。
10.考试终了信号发出后,考生须立即停笔,并按照答题卡在上,其下依次为试题卷、草稿纸的顺序整理好,放在桌上,坐待监考员逐一检查后依次出场。
读音:tíng
[tíng]
(1)(动)~止。
(2)(动)停留:~工|~车。
(3)(动)停放;停泊:~灵|~航。
(4)(名)总数分成相同几分;其中一份叫一停儿:十~儿有九~儿是好的。
读音:bǐ
[bǐ]
(1)(名)写字画图的用具
(2)(名)(写字、画画、作文的)笔法:伏~|败~。
(3)(动)用笔写出:代~。
(4)(名)笔画:“大”字有三~。
(5)量词。ɑ)用于款项或跟款项有关的:一~钱|三~账。b)用于书画艺术:一~钱|三~账。b)用于书画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