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言
【拼音】:xiáng yán
【注音】:ㄒ一ㄤˊ一ㄢˊ
【结构】:详(左右结构)言(独体结构)
【繁体】:詳言
词语解释1.谓言语审慎。2.犹正言﹐直言。3.细说。详言[xiángyán]⒈谓言语审慎。⒉犹正言,直言。⒊细说。
基础解释谓言语审慎。犹正言﹐直言。3.细说。
引证解释⒈谓言语审慎。引《后汉书·张湛传》:“及在乡党,详言正色,三辅以为仪表。”李贤注:“详,审也。”⒉犹正言,直言。引宋宋祁《张尚书行状》:“及司封駮,则详言粹议,有任傀之沉正。”⒊细说。引《朱子语类》卷五七:“孟子之意,是欲见其曲折而详言之。”
网络解释详言详言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xiánɡyán,指言语审慎。
综合释义谓言语审慎。《后汉书·张湛传》:“及在乡党,详言正色,三辅以为仪表。”李贤注:“详,审也。”犹正言,直言。宋宋祁《张尚书行状》:“及司封駮,则详言粹议,有任傀之沉正。”细说。《朱子语类》卷五七:“孟子之意,是欲见其曲折而详言之。”
网友释义(详言)1.谓言语审慎。《后汉书·张湛传》:“及在乡党,详言正色,三辅以为仪表。”李贤注:“详,审也。”2.犹正言,直言。宋宋祁《张尚书行状》:“及司封驳,则详言粹议,有任傀之沉正。”3.细说。《朱子语类》卷五七:“孟子之意,是欲见其曲折而详言之。”
汉语大词典(1).谓言语审慎。《后汉书·张湛传》:“及在乡党,详言正色,三辅以为仪表。”李贤注:“详,审也。”(2).犹正言,直言。宋宋祁《张尚书行状》:“及司封駮,则详言粹议,有任傀之沉正。”(3).细说。《朱子语类》卷五七:“孟子之意,是欲见其曲折而详言之。”
其他释义1.谓言语审慎。2.犹正言﹐直言。3.细说。
1.所以,言之不详,言之不尽在所难免,请大家包涵。
2.五言律绝与七言律绝均有平起仄起及押韵不押韵之别,前已详言之矣。
3.适上都亦有诏到来,戒饬百官,并命大都守臣,详言利弊,各官遂公推张珪主稿。
4.弟觉字得义于声,故义近之字,析其声类,往往亦相近,竟是一通则,拙稿亦颇详言之。
5.详言之:人民皆有选举权,被选举权,惟按中国敬老尊贤的文明习俗,各县人民推本地老成人为代议士,而任用青年二三人有专门学识者为秘书。
6.详言之,按照早期客观不法论的逻辑,其结果表现为如下方面。
7.详言之:第一,全面审查未成年人逮捕条件。
8.详言之:护生是护自己的心,并不是护动植物。
9.详言之:第一,全面审查未成年人逮捕条件。[查字典https://www.chazidian.com造句网]
10.详言之:护生是护自己的心,并不是护动植物。【查字典www.chazidian.com造句网详言造句】
读音:xiáng,yáng
[xiáng]
[ xiáng ]1. 细密,完备,与“略”相对:详细。详略。详情。详谈。周详。详实(详细而确实。亦作“翔实”)。语焉不详(说得不详细)。
2. 清楚地知道:内容不详。
3. 说明,细说:内详。
4. 审慎:详平(审理案件审慎公平)。详刑(断案用刑谨慎)。
5. 旧时的一种公文,下级官员对上级的报告:上详。详文。
[ yáng ]1. 古同“佯”,假装。
读音:yán
[yán]
(1)(名)话:~语|语~|格~。
(2)(动)说:~之有理|畅所欲~。
(3)(量)汉语的一个字叫一言:五~诗。
(4)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