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子草
【拼音】:hè zǐ cǎo
【繁体】:鶴子草
词语解释⒈ 见“鹤草”。鹤子草[hèzǐcǎo]⒈见“鹤草”。
基础解释见“[[鹤草]]”。
引证解释⒈见“鹤草”。
汉语大词典见“鹤草”。《汉语大词典》:鹤草(鹤草) 拼音:hècǎo蔓生草的一种。夏日开花,其形如飞鹤,故名。晋嵇含《南方草木状》卷上:“鹤草,蔓生,其花曲尘,色浅紫,蒂叶如柳而短,当夏开花,形如飞鹤,觜翅尾足,无所不备。出南海,云是媚草。”清吴伟业《赋得西隐寺古松》:“鹿芝香作供,鹤草锦成茸。”亦称“鹤子草”。唐段公路《北户录·鹤子草》:“鹤子草,蔓花也,其花曲尘,色浅紫,蒂叶如柳而小短,当夏开,南人云是媚草,甚神,可比怀草、梦芝,采之曝乾,以代面靥,形如飞鹤状,翅羽嘴距,无不毕备。”
其他释义1.见'鹤草'。
读音:hè
[hè]
(名)鸟类的一属;头小颈长;嘴长而直;脚细长;羽毛白色或灰色;群居或双栖;常在河边或海岸捕食鱼和昆虫。常见的有白鹤、灰鹤等。
读音:zǐ
[zǐ]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3. 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4. 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
)。棋子儿。6. 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7. 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 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
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
14. 姓。
读音:cǎo
[cǎo]
(1)(名)高等植物中栽培植物以外的草本植物的统称:野~|青~。
(2)(名)指用作燃料、饲料等的稻、麦之类的茎和叶:稻~|干~。
(3)(名)〈口〉雌性的(多指家畜或家禽):~驴|~鸡。
(4)(形)草率;不细致:潦~|字写得很~。
(5)(名)文字书写形式的名称。ɑ)汉字形体的一种:~书。b)拼音字母的手写体:~书。b)拼音字母的手写体
(6)(名)草稿:起~|~案。
(7)(动)〈书〉起草:~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