敩颦
【拼音】:xiào pín
汉语大词典同“效颦”。宋王禹偁《海棠木瓜二绝句·海棠赠木瓜》:“群花自合知羞耻,莫对西施更敩颦。”参见“东施效颦”。《汉语大词典》:东施效颦(东施效颦) 拼音:dōngshīxiàopín《庄子·天运》:“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絜妻子而去之走。”成玄英疏:“西施,越之美女也,貌极妍丽。既病心痛,嚬眉苦之。而端正之人,体多宜便,因其嚬蹙,更益其美。是以闾里见之,弥加爱重。邻里丑人见而学之,不病强嚬,倍增其丑。”后因以“东施效颦”嘲讽不顾本身条件而一味模仿,以致效果很坏的人。亦为模仿别人的谦语。颦,《花月痕》第二二回:“一会出来,秋华堂坐席,李夫人首座,问起凤来仪酒令,秋痕一一告诉。三位太太都十分赞赏。李夫人道:‘我们何不做个东家效颦。’”
读音:xiào,xué
[xiào]
[ xiào ]1. 教导:“惟敩学半。”
2. 效法:“卢每致书疏,凡一事别为一幅,朝士至今敩之。”
[ xué ]1. 古同“学”:“为敩者宗。”
读音:pín
[pín]
(动)皱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