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介之士
【拼音】:gěng jiè zhī shì
【简体】:耿介之士
【繁体】:耿介之士
词语解释指正直的人。
辞典修订版坚贞刚正的人。《韩非子.五蠹》:「聚敛倍农,而致尊过耕战之士,则耿介之士寡,而商贾之民多矣。」
国语词典坚贞刚正的人。
近义词 志士仁人
1.他向朝廷荐举的嘉定知县陆陇其、青苑知县邵嗣尧、吴江知县刘相年,都是清廉爱民耿介之士。
2.确实中国传统书学历来讲书品人品并重,颜老先生的作为正是炳森先生的追求,难怪人们初识炳森时对他会有敢于诤谏的耿介之士的感觉。
3.他手下的谏议大夫魏征就是一个敢于犯颜直谏的耿介之士。
4.作为国家机器上一个零件的公职人员,一位由忠勇耿介之士充当的公职人员,两者是不一样的。
5.学丞乃忠义耿介之士,声闻诸侯,名重天下,岂能作此背主叛国、负恩图荣之奸事乎?世君不可勉强学丞,使其面皮作难,无言以对也。
6.在国民党的众多官员中,当然不乏耿介之士,但国民党的送礼文化是非常有名的,尤其是在早年台湾一党独大的强人时代,更是如此。
7.他手下的谏议大夫魏征就是一个敢于犯颜直谏的耿介之士。(查字典https://www.chazidian.com造句)
8.在国民党的众多官员中,当然不乏耿介之士,但国民党的送礼文化是非常有名的,尤其是在早年台湾一党独大的强人时代,更是如此。(https://www。chazidian。com查字典造句)
读音:gěng
[gěng]
(1)(形)〈书〉光明。
(2)(形)耿耿。
(3)(Gěnɡ)姓。
读音:jiè
[jiè]
(1)(动)在两者当中:~绍|媒~|这座山~于两县之间。
(2)(Jiè)姓。
(3)(名)甲:~胄|~虫。
(4)(形)〈书〉耿直;有骨气:耿~。
(5)(名)古戏曲剧本中;指示角色表演动作时的用语;如笑介、饮酒介等。
读音:zhī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读音:shì
[shì]
(1)(名)古代指未婚的男子。
(2)(名)古代介于大夫和庶民之间的阶层。
(3)(名)士人:~农工商。
(4)(名)军人:~气。
(5)(名)军人的一级;在尉以下:上~|中~|下~。
(6)(名)指某些种技术人员:护~|医~。
(7)(名)对人的美称:女~|烈~。
(8)(名)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