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兵之计
【拼音】:jiāo bīng zhī jì
【注音】:ㄐ一ㄠㄅ一ㄥㄓㄐ一ˋ
【词性】:成语。
【简体】:骄兵之计
【繁体】:驕兵之計
词语解释故意向敌军示弱,以助长其骄傲情绪,使其轻敌大意的计策。⒈故意向敌军示弱,以助长其骄傲情绪,使其轻敌大意的计策。
综合释义故意向敌军示弱,以助长其骄傲情绪,使其轻敌大意的计策。骄兵之计[jiāobīngzhījì]使对方轻敌的计策。三国演义˙第七十回:孔明曰:此乃老将骄兵之计也。骄兵之计[jiāobīngzhījì]使对方轻敌的计策。《三国演义.第七零回》:「孔明曰:『此乃老将骄兵之计也。』」
网友释义骄兵之计,读音为jiāobīngzhījì,汉语词语,指故意向敌军示弱,以助长其骄傲情绪,使其轻敌大意的计策。
国语辞典使对方轻敌的计策。骄兵之计[jiāobīngzhījì]⒈使对方轻敌的计策。引《三国演义·第七〇回》:「孔明曰:『此乃老将骄兵之计也。』」成语解释骄兵之计
辞典修订版使对方轻敌的计策。《三国演义.第七零回》:「孔明曰:『此乃老将骄兵之计也。』」
成语词典版修订本参考资料:使对方轻敌的计策。三国演义˙第七十回:孔明曰:此乃老将骄兵之计也。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回:“孟达暗暗发书,申报玄德,说‘黄忠连输数阵,现今退在关上。’玄德慌问孔明。孔明曰:‘此乃老将骄兵之计也。’”
1.王信和诸将也讨论过多次,这些敌人明显是在用骄兵之计,来放松己方的警惕心,他们绝对是想要除掉自己这些人的。
2.钟万仇又气又恨,知道还是中了那灰衣人的骄兵之计,心道果然姜是老的辣,这老匹夫一贯算计别人,想不到老子如此谨慎,到头来还是中了这老匹夫的计。
3.这不过是贼首的骄兵之计,故意派些人来送死,让官军的统兵将领们马虎大意,说不准什么时候,就着了他们的道儿。
4.陆逊在荆州之战、彝陵之战中其实采用的都是同一种方法,这就是骄兵之计,不知目睹了关羽之死的刘备为何还要上一次当?刘备对陆逊一直以“黄口竖子”。
5.虽然在战争初期罗马军队所向披靡、一路凯歌,但最终还是被施展骄兵之计、采用诱敌深入战略的帕提亚王国军队一举围困在一个叫“卡尔莱”。
6.回信言,此恐为敌方骄兵之计,不可轻敌。
7.今日兵败,乃是我诱敌骄兵之计,诸位莫要放于心上。
8.天地良心,我那是骄兵之计,打入敌人内部破坏,目的就是设法分散他的注意力,间接为冯宇衡制造胜利的机会。
9.此乃骄兵之计,让他们以为我们不堪一击才不会防备我们。
10.钟万仇又气又恨,知道还是中了那灰衣人的骄兵之计,心道:果然姜是老的辣,这老匹夫一贯算计别人,想不到老子如此谨慎,到头来还是中了这老匹夫的计。
读音:jiāo
[jiāo]
(1)(形)骄傲:戒~戒躁|反~破满。
(2)(形)〈书〉猛烈:~阳。
读音:bīng
[bīng]
(1)(名)兵器:短~相接|秣马厉~。
(2)(名)军人;军队:工农~|~种|骑~。
(3)(名)军队中的最基层成员。
(4)(名)关于军事或战争:~法|纸上谈~。
读音:zhī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读音:jì
[jì]
(1)(动)计算:核~|共~|数以万~。
(2)(名)测量或计算度数、时间等的仪器:时~|体温~|晴雨~。
(3)(名)主意;策略;计划:~策|缓兵之~|眉头一皱;~上心来|百年大~。
(4)(动)做计划;打算:设~|为加强安全~;制定了工厂保卫条例。
(5)(Jì)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