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部
【拼音】:shuǐ bù
【注音】:ㄕㄨㄟˇㄅㄨˋ
【结构】:水(独体结构)部(左右结构)
【简体】:水部
【繁体】:水部
词语解释官名。指南朝·梁文学家何逊。水部[shuǐbù]⒈官名。指南朝·梁文学家何逊。
引证解释⒈官名。魏置水部郎,晋设水部曹郎,隋唐至宋均以水部为工部四司之一,明清改为都水司,掌有关水道之政令。相沿仍以水部为工部司官的一般称呼。参阅《通典·职官五》、《历代职官表》卷二。⒉指南朝梁文学家何逊。逊官至尚书水部郎,故称。参见“何水部”。引宋张扩《次韵秦秘监山中观梅》:“水部五言谁举似,孤山一径久湮微。”
网络解释水部(古代官署名)水部,中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西汉少府下设都水长及丞,以掌管水利。三国魏置水部,掌航政与水利,主官为水部郎中。两晋、南北朝尚书有水部一曹,主官为尚书水部郎,掌有关水道政令。历晋、宋、齐、后魏、北齐并有水部郎中,梁、陈为侍郎。
综合释义官名。魏置水部郎,晋设水部曹郎,隋唐至宋均以水部为工部四司之一,明清改为都水司,掌有关水道之政令。相沿仍以水部为工部司官的一般称呼。参阅《通典·职官五》、《历代职官表》卷二。指南朝梁文学家何逊。逊官至尚书水部郎,故称。宋张扩《次韵秦秘监山中观梅》:“水部五言谁举似,孤山一径久湮微。”参见“何水部”。
汉语大词典(1).官名。魏置水部郎,晋设水部曹郎,隋唐至宋均以水部为工部四司之一,明清改为都水司,掌有关水道之政令。相沿仍以水部为工部司官的一般称呼。参阅《通典·职官五》、《历代职官表》卷二。(2).指南朝梁文学家何逊。逊官至尚书水部郎,故称。宋张扩《次韵秦秘监山中观梅》:“水部五言谁举似,孤山一径久湮微。”参见“何水部”。
国语辞典职官名。掌管有关水道的政令。魏时尚书设有水部郎,隋朝则设水部侍郎,至唐乃隶属于工部,为工部四司之一。水部[shuǐbù]⒈职官名。掌管有关水道的政令。魏时尚书设有水部郎,隋朝则设水部侍郎,至唐乃隶属于工部,为工部四司之一。
法语Radical 85
其他释义1.官名。魏置水部郎,晋设水部曹郎,隋唐至宋均以水部为工部四司之一,明清改为都水司,掌有关水道之政令。相沿仍以水部为工部司官的一般称呼。参阅《通典.职官五》﹑《历代职官表》卷二。2.指南朝梁文学家何逊。逊官至尚书水部郎,故称。
1.水泵不吸水或不排水其原因多为底阀卡死,滤水部分淤塞,吸水高度太高或吸水漏气。
2.首先定义了分析超空泡运动体稳定运动的相关坐标系,然后研究了超空泡运动体滑水运动,给出了滑水运动时尾部滑水部分的受力表达式。
3.记者在海潮路海潮小区水部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门口看到,路边停车位旁边淤积一摊污水,还未走到积水跟前,一股浓重的酸臭味就迎面袭来。
4.目的研究脂麻杆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甲醇、水部位萃取物的抗炎镇痛作用,筛选脂麻杆抗炎镇痛作用的有效部位。
5.一副挽联“月沉湘浦冷,花谢汉宫秋”,身份卑微的他被楚王马希范授水部员外郎。
6.还有许多村民的生活用水靠挑井水,部分村民用塑料管把山泉水引下来,自制了"自流水"。
7.在宜黄局部,由于缺水,部分制种稻瘪谷很多,产量大幅下降。
8.历经数不清的再堆积和再冲刷,巴松错进水系统和出水部位的地质环境逐渐稳固,这便是巴松错成湖、羊背石成岛的地质史。
9.因台风“杜鹃”影响,昨天鄞州龙观、章水、鄞江等鄞西乡镇遭遇洪水,部分道路被冲毁,有十多户村民被紧急转移。
10.大德水部落北靠新昌洞,南临小德水部落,三个部落遥为鼎足之势。
读音:shuǐ
[shuǐ]
(1)(名)水。
(2)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结合而成的;最简单的氢氧化合物;无色、无臭、无味的液体。
(3)河流:汉~。
(4)指江、河、湖、海、洋:~上人家。
(5)(~儿)稀的汁:药~。
(6)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外~。
(7)指洗的次数:这衣裳洗几~也不变色。
(8)姓。
读音:bù
[bù]
(1)(名)部分:内~。
(2)(名)某些机关的名称或机关企业中按业务而分的单位:外交~|门市~。
(3)(名)军队(连以上)等的领导机构或其所在地:司令~。
(4)(名)指部队。
(5)(动)〈书〉统辖;统率:所~。
(6)(量)用于书籍、影片等:两~字典。
(7)〈方〉(量)用于机器或车辆:两~汽车。
(8)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