彷洋
【拼音】:páng yáng
【注音】:ㄆㄤˊ一ㄤˊ
【结构】:彷(左右结构)洋(左右结构)
词语解释亦作“彷佯”。亦作“彷洋”。周游;遨游。徘徊。亦作:彷佯彷洋
基础解释见/'彷徉/',徘徊不进。
引证解释⒈见“彷徉”。
网络解释彷洋彷洋,是汉语词汇,读音是pángyáng。
汉语大词典见“彷徉”。《汉语大词典》:彷徉 拼音:pángyáng亦作“彷佯”。亦作“彷洋”。(1).周游;遨游。《文选·宋玉〈招魂〉》:“彷徉无所倚,广大无所极些。”张铣注:“彷徉,游行貌。”《史记·吴王濞列传》:“故吴王欲内以晁错为讨,处随大王后车,彷徉天下。”《新唐书·卢藏用传》:“﹝藏用﹞与兄徵明偕隐终南、少室二山,学练气,为辟谷,登衡庐,彷洋岷峨。”(2).徘徊。《三国志·魏志·管辂传》:“君夜在堂户前,有一流光如燕爵者,入居怀中,殷殷有声,内神不安,解衣彷佯,招呼妇人,觅索馀光。”晋陆云《悲郢》:“步江潭以彷徉,频行吟而含瘁”。宋陆游《庵中晚思》诗:“小庵摩腹独彷徉,俗事纷纷有底忙。”
其他释义1.见'彷徉'。
读音:páng,fǎng
[páng]
[ páng ]1. 〔彷徨〕犹疑不决,不知道往哪里走好。亦作“旁皇”。
[ fǎng ]1. 同“仿”,仿佛。
读音:yáng
[yáng]
(1)(形)盛大;丰富:~溢。
(2)(名)地球表面上被水覆盖的广大地方;约占地球面积的十分之七;分成四个部分;即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3)(形)外国的;外国来的:~人|~货。
(4)(形)现代化的(区别于‘土’):~办法|土~结合。
(5)(名)洋钱;银元:大~|小~|罚~一百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