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起而攻之
【拼音】:qún qǐ ér gōng zhī
词语解释大家都起来攻击它,反对它。⒈大家都起来攻击它,反对它。成语解释群起而攻之
基础解释大家一起来反对它。
综合释义大家都起来攻击它,反对它。他品行恶劣,难怪大家会~,他这是咎由自取。
网友释义群起而攻之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大家都起来攻击它,反对它。
英语rise together and expel sb.all join in hitting him hardattack in a grouplaunch collective attack on
出处《论语·先进》:“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1.信空见状,心中暗喜,打铁趁热,“天下群雄,如今狂魔作祟,为我武林太平,应该群起而攻之”。
2.对他的讲话,人们群起而攻之,没有任何人表示同情。
3.对他的讲话,人们群起而攻之,没有任何人表示同意。
4.董事会宣布黄经理停职,公司职员群起而攻之,甚至连他平时最亲信的李秘书也不例外,黄经理真可谓众叛亲离了。
5.他的倡议,一时弄得舆论哗然,群起而攻之。
6.大风也平地而起,以助雷电群起而攻之,场面更加荒凉无比。
7.她以及她的内阁成员在工作中不可能不犯错误,而一旦出现错误,他们就会遭到群起而攻之。
8.他品行恶劣,难怪大家会群起而攻之,他这是咎由自取。
9.只要叫他一次真名字,大伙儿就会群起而攻之。
10.他出言不逊,惹得大家群起而攻之。
读音:qún
[qún]
(1)(名)聚在一起的人或物:人~|鸡~|建筑~。
(2)(形)成群的:峰~|~居。
(3)(名)众多的人:~言堂|~策~力。
(4)(量)成群的人或东西:一~孩子|一~马。
读音:qǐ
[qǐ]
1. 由躺而坐或由坐而立等:起床。起立。起居。起夜。
2. 离开原来的位置:起身。起运。起跑。
3. 开始:起始。起码(最低限度,最低的)。起步。起初。起讫。起源。
4. 拔出,取出:起锚。起获。
5. 领取(凭证):起护照。
6. 由下向上,由小往大里涨:起伏。起劲。起色。
7. 发生,产生,发动,提出:起风。起腻。起敬。起疑。起义。起诉。
8. 长出:起痱子。
9. 拟定:起草。
10. 建造,建立:起房子。白手起家。
11. 群,组,批:一起(一块儿)。
12. 量词,指件,宗:一起案件。
13. 自,从:起小儿就淘气。
14.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想起。掀起。兴(
)起。15. 用在动词后,与“来”连用,表示动作开始:唱起来。
16. 用在动词后,常与“不”或“得”连用,表示胜任;亦表示达到某一种标准:看不起。经得起检验。
读音:ér
[ér]
1. 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2. 连词(a.表平列,如“多而杂”。b.表相承,如“取而代之”。c.表递进,如“而且”。d.表转折,如“似是而非”。e.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而不烈”。f.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而谈”。g.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3. 表(从……到……):从上而下。
读音:gōng
[gōng]
(1)(动)攻打(跟‘守’相对):围~|~城|~下敌人的桥头堡。
(2)(动)对别人的过失、错误进行指责或对别人的议论进行驳斥:群起而~之。
(3)(动)致力研究;学习:他是专~地质学的。
读音:zhī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