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勾
【拼音】:miǎn gōu
【繁体】:免勾
【拼音】:miǎn gōu
词语解释旧制。判决死刑之罪犯,须经御笔予勾,始行处决,谓之勾决。其未经予勾者,改为监候,谓之免勾。清时官犯经十次免勾,常犯经两次免勾者,则改为缓决。《皇朝通典·刑典·赦宥》:「上谕本年擧行,千叟宴盛典,官民耆老,咸得普被恩,施用彰锡福,其直省军流以下人犯,亦于恩诏内,概予减等发落,惟罪犯斩绞情节,不至予勾,或本拟缓决者,俱应牢固监禁,该犯等,因身罹重辟,虽年已老迈,仍不免羁禁囹圄,未得一体邀恩,朕心深为恻然,着刑部,于朝审、秋审,情实未勾井原,拟缓决斩绞人犯内,详加查核,除近年新事及旧案,年未及七十者,仍牢固监禁外,其余年七十以上,未经予勾,及本拟缓决之犯者,加恩,分别,减免释放,其应如何办理之处,着该部详悉妥议具奏,候朕另降谕旨。」
读音:miǎn
[miǎn]
读音:gōu,gòu
[gōu]
[ gōu ]1. 用笔画出符号,表示删除或截取:勾销。勾乙(在报刊书籍的某些词句两端画上像“乙”的记号,表示作为资料)。
2. 画出形象的轮廓,描画:勾画。勾勒。
3. 用灰、水泥等涂抹建筑物的缝(fèng ):勾缝。
4. 调和使黏,调味:勾芡。
5. 牵引,招引:勾引。勾通。
6. 停留,逗留:勾留。
7. 摄取:勾魂摄魄(形容使人心神摇荡,控制不住)。
8. 中国古代数学著作中称不等腰直角三角形中较短的直角边:勾股定理。
[ gòu ]1. 事情,多指坏事:勾当。
2. 古同“够”,达到,探取。
3.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