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酱
【拼音】:dòu jiàng
【注音】:ㄉㄡˋㄐ一ㄤˋ
【结构】:豆(独体结构)酱(上下结构)
【简体】:豆酱
【繁体】:豆醬
词语解释豆酱dòujiàng。(1)将大豆浸泡煮熟磨碎后,加酱、曲、盐等发酵制成的副食品。豆酱[dòujiàng]⒈将大豆浸泡煮熟磨碎后,加酱、曲、盐等发酵制成的副食品。英beansauce;
基础解释将大豆浸泡煮熟磨碎后,加酱、曲、盐等发酵制成的副食品
引证解释⒈用豆发酵后制成的酱。引汉王充《论衡·四讳》:“世讳作豆酱恶闻雷。一人不食,欲使人急作,不欲积家逾至春也。”
网络解释豆酱豆酱是中国特色传统调味品,有黄豆酱,豆瓣酱,豆面酱等类型。豆酱是用各种豆类食品炒熟磨碎后发酵而制成,产地有山东、河南、四川、重庆、河北、江苏、山西、陕西、安徽、浙江等地,味道既有类似又有不同之处。
综合释义用豆发酵后制成的酱。汉王充《论衡·四讳》:“世讳作豆酱恶闻雷。一人不食,欲使人急作,不欲积家逾至春也。”豆酱[dòujiàng]用黄豆制成的酱。
汉语大词典用豆发酵后制成的酱。汉王充《论衡·四讳》:“世讳作豆酱恶闻雷。一人不食,欲使人急作,不欲积家逾至春也。”
国语辞典用黄豆制成的酱。豆酱[dòujiàng]⒈用黄豆制成的酱。
其他释义又称“豆瓣酱”。豆类的酿造制品。采用大豆、蚕豆(去壳)、豌豆、面粉、食盐为原料,经清洗、浸渍、蒸煮、冷却后,用纯粹米曲霉接种,制曲时间为1-2天,再用蒸汽保温发酵15-20天即成。
1.黄豆酱本身已有咸味,故不宜再加盐或酱油。
2.试着将豆酱、腐殖品或者其他美味的调料加到蔬菜中。
3.“掖醅”是家酿豆酱促熟的民间秘技,清末为闽南地区各酱园引用,做法是在豆酱制醪前先将成曲湿水、集聚、摊晾。
4.用陈年花雕酒、上好黄豆酱油、冰糖等调味料精心调制出酱汤。
5.它是由搅碎的牛肉或猪肉加洋葱,月桂叶,大豆酱,英国乌斯特郡酱油烩炒,一般搭配酥脆的油炸土豆丁。
6.服务员端来了两款蘸汁,他推荐我在品鉴牛大腿肉的时候佐以较为刺激的柠檬醋酱汁,而大豆酱油是配肩下肉的。
7.存在于豆酱中,还有香芹,绿茶,青椒和猕猴桃。
8.副食可以多吃一些豆类发酵制成的豆豉、豆酱、酱豆腐、麻豆腐、豆汁,奶类发酵制成的酸奶,还有大米发酵制成的醪糟等。
9.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大豆酱。
10.用一个大碗,混合牛肉汁粉,糖,香料,辣椒粉。搅拌。然后加入烧开的水,接着黄豆酱油,最后倒入咖喱粉。搅拌。
读音:dòu
[dòu]
(1)(名)古代盛食物的器具;有点像带高座的盘。
(2)(名)(名)豆类植物的种子:绿~。
(3)(名)形状像豆的东西:花生~。
读音:jiàng
[jiàng]
(1)(名)豆、麦发酵后;加上盐做成的糊状调味品:黄~|炸~。
(2)(形)用酱油腌的(菜);用酱油煮的(肉):~萝卜|~肘子。
(3)(动)用酱或酱油腌(菜):把萝卜~一~。
(4)(名)像酱的糊状食品:芝麻~|花生~|果子~|辣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