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召
【拼音】:chǐ zhào
【注音】:ㄔˇㄓㄠˋ
【结构】:齿(上下结构)召(上下结构)
【繁体】:齒召
词语解释儿童换牙:~年(童年)。~龀(指童年或儿童)。齿召[chǐzhào]⒈录用征召。
基础解释录用征召。
引证解释⒈录用征召。引三国魏曹植《上责躬应诏诗表》:“不图圣詔,猥垂齿召。”《宋书·谢晦传》:“童稚之目,猥荷齿召,荐女迁子,合门相送。”
综合释义录用征召。三国魏曹植《上责躬应诏诗表》:“不图圣詔,猥垂齿召。”《宋书·谢晦传》:“童稚之目,猥荷齿召,荐女迁子,合门相送。”
汉语大词典录用征召。三国魏曹植《上责躬应诏诗表》:“不图圣诏,猥垂齿召。”《宋书·谢晦传》:“童稚之目,猥荷齿召,荐女迁子,合门相送。”
其他释义1.录用征召。
1.赤利把尾巴朝着文苏苏轻轻摇动,并伸出舌头磨磨牙齿。召盘巴觉得赤利是在残忍地嘲弄自己,他忍不住战栗了一阵,突然觉得像踩着白云一样,浑身轻飘飘软绵绵的;他老了,精疲力尽了,只想少受点临死前精神上的折磨。
读音:chǐ
[chǐ]
(1)(名)人和高等动物咀嚼食物的器官;由坚固的骨组织和釉质构成。通称牙或牙齿。
(2)(名)(~儿)物体上齿形的部分:锯~儿|梳~儿。
(3)(形)带齿儿的:~轮。
(4)(名)〈书〉年龄:~德俱尊。
(5)(动)〈书〉说到;提起:~及(说到;提及)|不足~数。
读音:zhào,shào
[zhào]
[ zhào ]1. 召唤:召集。召见。
2. 召致,引来:召祸。召人怨。
[ shào ]1.周朝国名,在今陕西凤翔一带。
2.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