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徒
【拼音】:chǒu tú
【注音】:ㄔㄡˇㄊㄨˊ
【结构】:丑(独体结构)徒(左右结构)
【繁体】:醜徒
词语解释1.叛逆之徒。丑徒[chǒutú]⒈叛逆之徒。
基础解释叛逆之徒。
引证解释⒈叛逆之徒。引《宋书·礼志三》:“其义宣为逆,未经同告。舆驾将发,丑徒冰消。”《新唐书·元结传》:“往年逆贼,东穷海,南淮汉,西抵函秦,北彻幽都,丑徒狼扈在四方者几百万。”清赵翼《题<褒忠录>》诗:“大吏以县为邻壑,丑徒视城作外府。”
网络解释丑徒chǒutúㄔㄡˇㄊㄨˊ丑徒(丑徒)
综合释义叛逆之徒。《宋书·礼志三》:“其义宣为逆,未经同告。舆驾将发,丑徒冰消。”《新唐书·元结传》:“往年逆贼,东穷海,南淮汉,西抵函秦,北彻幽都,丑徒狼扈在四方者几百万。”清赵翼《题<褒忠录>》诗:“大吏以县为邻壑,丑徒视城作外府。”
网友释义chǒutúㄔㄡˇㄊㄨˊ丑徒(丑徒)叛逆之徒。《宋书·礼志三》:“其义宣为逆,未经同告。舆驾将发,丑徒冰消。”《新唐书·元结传》:“往年逆贼,东穷海,南淮汉,西抵函秦,北彻幽都,丑徒狼扈在四方者几百万。”清赵翼《题》诗:“大吏以县为邻壑,丑徒视城作外府。
汉语大词典叛逆之徒。《宋书·礼志三》:“其义宣为逆,未经同告。舆驾将发,丑徒冰消。”《新唐书·元结传》:“往年逆贼,东穷海,南淮汉,西抵函秦,北彻幽都,丑徒狼扈在四方者几百万。”清赵翼《题〈褒忠录〉》诗:“大吏以县为邻壑,丑徒视城作外府。”
读音:chǒu
[chǒu]
1.地支的第二位,属牛。
2.用于计时:丑时(凌晨一点至三点)。
3.传统戏剧角色名:丑角。丑旦。
4.相貌难看:丑陋。
5.可厌恶的,可耻的,不光荣的:丑化。丑恶。丑闻。丑态百出。跳梁小丑。
读音:tú
[tú]
(1)(形)空的;没有凭借的:~劳。
(2)(副)表示除此之外没有别的;仅仅:~留。
(3)(副)徒然:~自惊扰。
(4)(名)徒弟;学生。
(5) 姓。
(6)(名)信仰某种宗教的人:教~。
(7)(名)同一派系的人(含贬义):暴~。
(8)(名)人(含贬义):好色之~。
(9)(名)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