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隤山
【拼音】:sì tuí shān
【注音】:ㄙˋㄊㄨㄟˊㄕㄢ
【结构】:四(独体结构)隤(左右结构)山(独体结构)
词语解释山名。在安徽和县北七十五里。四隤山[sìtuíshān]⒈山名。在安徽和县北七十五里。
引证解释⒈山名。在安徽和县北七十五里。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淮水》:“淮水又东,池水注之。水出东城县,东北流,逕东城县故城南。引汉以数千骑追羽,羽帅二十八骑引东城,因四隤山,斩将而去,即此处也。”
网络解释四隤山四隤山(sìtuíshān)。山名。在安徽和县北七十五里。
综合释义山名。在安徽和县北七十五里。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淮水》:“淮水又东,池水注之。水出东城县,东北流,逕东城县故城南。汉以数千骑追羽,羽帅二十八骑引东城,因四隤山,斩将而去,即此处也。”
汉语大词典山名。在安徽和县北七十五里。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淮水》:“淮水又东,池水注之。水出东城县,东北流,径东城县故城南。汉以数千骑追羽,羽帅二十八骑引东城,因四隤山,斩将而去,即此处也。”
其他释义1.山名。在安徽和县北七十五里。
读音:sì
[sì]
(1)数目;三加一后所得。(名)
(2)数目:~个|~位。
(3)姓。
(4)我国民族音乐上的一级。
读音:tuí
[tuí]
1.倒下;崩溃:“~墙填堑。”
2.毁,败坏:“李陵既生降,~其家声。”
3.降(福):“勤崇垂鸿,发祥~祉。”
4.安:“地~而静,故其生不迟。”
5.疝气:“阴肿曰~,气下~也。”
6.中国周代邑名,在今河南省获嘉县(一说修武县)境内。
读音:shān
[shān]
(1)(名)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高~。
(2)(名)形状像山的东西:冰~。
(3)(名)蚕蔟:蚕上~了。
(4)(名)指山墙:房~。
(5)(名)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