剀切
【拼音】:kǎi qiè
【注音】:ㄎㄞˇㄑ一ㄝ
【结构】:剀(左右结构)切(左右结构)
【简体】:剀切
【繁体】:剴切
词语解释切实、恳切。剀切[kǎiqiē]⒈切实;恳切。例言多剀切。详实剀切。交情剀切。说得那么剀切。
引证解释⒈恳切规谏。引《汉书·贾邹牧路传赞》“贾山自下劘上”颜师古注引三国魏孟康曰:“劘谓剴切之也。”《新唐书·儒学传上·孔颖达》:“后太子稍不法,颖达争不已,乳夫人曰:‘太子既长,不宜数面折之。’对曰:‘蒙国厚恩,虽死不恨。’剴切愈至。”宋王明清《挥麈前录》卷二:“﹝雍孝闻﹞前此屡上封事剴切,九重固已默识其名。”⒉切实,恳切;切中事理。引《新唐书·魏徵传》:“徵亦自以不世遇,乃展尽底藴无所隐,凡二百餘奏,无不剴切当帝心者。”宋周密《齐东野语·景定行公田》:“徐经孙一疏,力陈买田之害,言多剴切,竟不付外。”明归有光《少傅陈公六十寿诗序》:“至於条列天下之事,详明剴切,可施於世。”清王晫《今世说·文学》:“﹝黄永一﹞孝友深挚,交情剴切。”沙汀《困兽记》十三:“关于奶妈的事,吴楣已经托过她好久了。然而,虽是说得那么剀切,她却并没有立刻催过。”
网络解释剀切剀切,汉语词汇。
释义1、跟事理完全相合2、切实。
综合释义恳切规谏。《汉书·贾邹牧路传赞》“贾山自下劘上”颜师古注引三国魏孟康曰:“劘谓剴切之也。”《新唐书·儒学传上·孔颖达》:“后太子稍不法,颖达争不已,乳夫人曰:‘太子既长,不宜数面折之。’对曰:‘蒙国厚恩,虽死不恨。’剴切愈至。”宋王明清《挥麈前录》卷二:“﹝雍孝闻﹞前此屡上封事剴切,九重固已默识其名。”切实,恳切;切中事理。《新唐书·魏徵传》:“徵亦自以不世遇,乃展尽底藴无所隐,凡二百餘奏,无不剴切当帝心者。”宋周密《齐东野语·景定行公田》:“徐经孙一疏,力陈买田之害,言多剴切,竟不付外。”明归有光《少傅陈公六十寿诗序》:“至於条列天下之事,详明剴切,可施於世。”清王晫《今世说·文学》:“﹝黄永一﹞孝友深挚,交情剴切。”沙汀《困兽记》十三:“关于奶妈的事,吴楣已经托过她好久了。然而,虽是说得那么剀切,她却并没有立刻催过。”
网友释义剀切:1、跟事理完全相合2、切实。该词被2014第二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发起的“全民焐热冰封汉字行动”选为第四期焐热词汇。
汉语大词典(1).恳切规谏。《汉书·贾邹牧路传赞》“贾山自下劘上”颜师古注引三国魏孟康曰:“劘谓剀切之也。”《新唐书·儒学传上·孔颖达》:“后太子稍不法,颖达争不已,乳夫人曰:‘太子既长,不宜数面折之。’对曰:‘蒙国厚恩,虽死不恨。’剀切愈至。”宋王明清《挥麈前录》卷二:“﹝雍孝闻﹞前此屡上封事剀切,九重固已默识其名。”(2).切实,恳切;切中事理。《新唐书·魏徵传》:“徵亦自以不世遇,乃展尽底蕴无所隐,凡二百馀奏,无不剀切当帝心者。”宋周密《齐东野语·景定行公田》:“徐经孙一疏,力陈买田之害,言多剀切,竟不付外。”明归有光《少傅陈公六十寿诗序》:“至于条列天下之事,详明剀切,可施于世。”清王晫《今世说·文学》:“﹝黄永一﹞孝友深挚,交情剀切。”沙汀《困兽记》十三:“关于奶妈的事,吴楣已经托过她好久了。然而,虽是说得那么剀切,她却并没有立刻催过。”
国语辞典切磋琢磨。指规过劝善。《书经.君奭》「祇若兹往,敬用治」句下唐.孔颖达.正义:「郑云:『召公是时意说,周公恐其复不说,故依违托言民德,以剀切之。』」剀切[kǎiqiè]⒈切磋琢磨。指规过劝善。《书经·君奭》「祇若兹往,敬用治」句下唐·孔颖达·正义:「郑云:『召公是时意说,周公恐其复不说,故依违托言民德,以剀切之。』」引《文明小史·第三八回》:「百姓一面总要剀切晓谕,等到他们聚了众,设或大小闹点事情出来,那还了得吗?」⒉切中事理。引《新唐书·卷九七·魏征传》:「乃展尽底蕴,无所隐,凡二百余奏,无不剀切当帝心者。」
辞典修订版切磋琢磨。指规过劝善。《书经.君奭》「只若兹往,敬用治」句下唐.孔颖达.正义:「郑云:『召公是时意说,周公恐其复不说,故依违托言民德,以剀切之。』」《文明小史.第三八回》:「百姓一面总要剀切晓谕,等到他们聚了众,设或大小闹点事情出来,那还了得吗?」切中事理。《新唐书.卷九七.魏徵传》:「乃展尽底蕴,无所隐,凡二百余奏,无不 剀切当帝心者。」
辞典简编版切中事理。 【造句】这篇社论指出社会上的种种弊病,无不剀切详明。
其他解释剀,亦切也。切实之谓。汉、扬雄《方言·卷十三》:「隑,陭也。」注:「江南人呼梯为隑,所以隑物而登者也,音剀切也。」;《汉书·路温舒传》:「贾山自下劘上。」颜师古注引孟康曰:「谓剀切之也。」又引苏林曰:「劘音摩,厉也。」师古注:「剀音工来反。」王先谦《汉书补注》:「钱大昭曰:『《说文》无劘字,古作摩。』《易·系辞》云:『刚柔相摩。』京房曰:『摩相剀切也。』。」;《唐书·魏徵传》:「乃展尽底蕴无所隐,凡二百余奏,无不剀切当帝心者。」;南唐、徐灏《说文解字注笺》:「剀者,迫地芟草,故谓之剀切。今人所谓剀切,仍是切实之义。」
其他释义剀切(-qiè):切实;恳切:言多剀切|详实剀切|交情剀切|说得那么剀切。
1.,试卷中有袁凡一篇,沉挚剀切,儿令儿挥相不已。
2.甫听此言,一元心下一凛,便剀切应道大人高见!末将确为龙泉人。
3.朕原自想来,陈孚恩受皇考捡拔,理当剀切天良,用心办差,不负朕望,不负皇考恩重。
4.兹据会商筹议,逐款胪陈,详加披阅,所陈各节,辨较精详,敷陈剀切。
5.汉以来历代评论《史记》者尤夥,而以明代学者何良俊的评论最为识见超卓,鲜明警拔,剀切中理。
6.处父兄骨肉之变,宜从容不宜激烈;遇朋友交游之失,宜剀切不宜优游。
7.只有把本雅明翻译作为隐寓,才能剀切地认识到他对现代性危机的批判。
8.为此,剀切布告各界商民人等,一体知悉凡交涉要素以理为先,国际法规必应遵守。
9.再或会同驻京公使,剀切妥议,须保传教出入内地,各友必确守教规始准。
10.词意如此剀切,宋高宗似乎是全心全意希望岳飞施展才能,“御敌”。
读音:kǎi
[kǎi]
(1)(名)大镰刀。
(2)(形)中肯。
读音:qiē,qiè
[qiè]
[ qiē ]1. 用刀从上往下用力:切菜。切除。切磋(本义是把骨角玉石加工制成器物,引申为在业务、思想各方面互相吸取长处,纠正缺点,如“切切琢磨”)。
[ qiè ]1. 密合,贴近:切当(dàng )。切肤(切身)。切己。亲切。
2. 紧急:急切。迫切。
3. 实在:切忌。恳切。
4. 旧时汉语标音的一种方法,用两个字,取上一字的声母与下一字的韵母拼成一个音。亦称“反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