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预
【拼音】:gān yù
【注音】:ㄍㄢㄩˋ
【词性】:动词。
【结构】:干(独体结构)预(左右结构)
【简体】:干预
【繁体】:干預
词语解释干预,干与gānyù,gānyù。(1)过问或参与其事。(2)关涉;关系。(3)好管闲事,过问与他毫无关系的事情。
基础解释(动)过问(别人的事):~政事|不便~。[近]干涉。[反]观望。
引证解释⒈亦作“干与”。亦作“干豫”。⒉过问或参预(其事)。引《三国志·魏志·程昱传》:“显分明例,其致一也。初无校事之官干与庶政者也。”《三国志·魏志·杨俊传》“众冤痛之”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车驾南巡,未到宛,有詔百官不得干豫郡县。”《晋书·王衍传》:“衍妻郭氏……好干预人事,衍患之而不能禁。”宋司马光《上庞副枢论贝州事宜书》:“国有大政,庙堂之上,谋议素熟,方略已定,而復以踈贱之人,狂愚之议,干与其间,罪之大者也。”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二章第一节:“侯国民事由朝廷派官吏管理,侯不得干与。”巴金《怀念萧珊》一:“她看见那些年轻人深夜闯进来,害怕他们把我揪走,便溜出大门,到对面派出所去,请民警同志出来干预。”⒊关涉;关系。引唐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选练其干预教化之尤者三百,其餘无闻焉。”《朱子全书》卷一:“大抵为己之学,於他人无一毫干预。”明李贽《唐责梅传》:“孰知数千里之外,无干与之人,不用请求而遂以孝烈传其事也。”
网络解释干预干预,亦作“干与”,“干豫”,汉语词汇。
综合释义亦作“干与”。亦作“干豫”。过问或参预(其事)。《三国志·魏志·程昱传》:“显分明例,其致一也。初无校事之官干与庶政者也。”《三国志·魏志·杨俊传》“众冤痛之”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车驾南巡,未到宛,有詔百官不得干豫郡县。”《晋书·王衍传》:“衍妻郭氏……好干预人事,衍患之而不能禁。”宋司马光《上庞副枢论贝州事宜书》:“国有大政,庙堂之上,谋议素熟,方略已定,而復以踈贱之人,狂愚之议,干与其间,罪之大者也。”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二章第一节:“侯国民事由朝廷派官吏管理,侯不得干与。”巴金《怀念萧珊》一:“她看见那些年轻人深夜闯进来,害怕他们把我揪走,便溜出大门,到对面派出所去,请民警同志出来干预。”关涉;关系。唐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选练其干预教化之尤者三百,其餘无闻焉。”《朱子全书》卷一:“大抵为己之学,於他人无一毫干预。”明李贽《唐责梅传》:“孰知数千里之外,无干与之人,不用请求而遂以孝烈传其事也。”
网友释义干预,亦作“干与”,“干豫”,汉语词汇。拼音:gānyù指关涉;过问与他毫无关系的事情。见《三国志·魏志·程昱传》:“显分明例,其致一也。初无校事之官干与庶政者也。”
汉语大词典亦作“干与”。亦作“干豫”。(1).过问或参预(其事)。《三国志·魏志·程昱传》:“显分明例,其致一也。初无校事之官干与庶政者也。”《三国志·魏志·杨俊传》“众冤痛之”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车驾南巡,未到宛,有诏百官不得干豫郡县。”《晋书·王衍传》:“衍妻郭氏……好干预人事,衍患之而不能禁。”宋司马光《上庞副枢论贝州事宜书》:“国有大政,庙堂之上,谋议素熟,方略已定,而复以疏贱之人,狂愚之议,干与其间,罪之大者也。”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二章第一节:“侯国民事由朝廷派官吏管理,侯不得干与。”巴金《怀念萧珊》一:“她看见那些年轻人深夜闯进来,害怕他们把我揪走,便溜出大门,到对面派出所去,请民警同志出来干预。”(2).关涉;关系。唐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选练其干预教化之尤者三百,其馀无闻焉。”《朱子全书》卷一:“大抵为己之学,于他人无一毫干预。”明李贽《唐责梅传》:“孰知数千里之外,无干与之人,不用请求而遂以孝烈传其事也。”
国语辞典干涉、参预、过问。《三国演义.第一一八回》:「昔先帝在日,谯周未尝干预国政。」《文明小史.第一八回》:「我的吃烟就是我的自由权,虽父母亦不能干预的。」也作「干与」、「干豫」。
辞典修订版干涉、参预、过问。《三国演义.第一一八回》:「昔先帝在日,谯周未尝干预国政。」《文明小史.第一八回》:「我的吃烟就是我的自由权,虽父母亦不能干预的。」也作「干与」、「干豫」。牵涉、关系。《朱子全书.卷一.学一.总论为学之方》:「大抵为己之学,于他人无一豪干预。」
辞典简编版干涉、过问。 【造句】这件事就让他俩私下解决,我们不要干预。
英语interveneput her oar intamperingintermeddlingbe concerned withconcern oneself withtamperinterference set
法语intervenir dans、prendre part à、s'immiscer dans、se mêler de
其他释义过问(别人的事):事涉隐私,不便~。也作干与。
1.除非集体生活中的纪律约束之外,个人生活方式是自由选择的,没有人会干预的。但是军队就不一样了。个人需要适应集体生活规律,自由相对要少一些。
2.你干预此事就是在我的责任范围内越俎代庖。
3.毛主席出现的时代背景跟以往任何时代都不同,中国第一次出现了外来势力的干预,这在以往是没有的,这种情况下中国领土丧失,主权沦丧,中国的道路也没人知道是哪个方向。
4.请不要干预他俩的事。
5.梦已逝,心已碎,留上只是在替来到干预备。
6.我们应该开始提出各种问题,因势利导,以图在男男性行为干预上能最终取得突破。
7.最终,美联储见证了太多的系统性风险,于是改弦易辙,对aig进行了干预。
8.自由主义关注个人自由和个性,在发展早期,"自由放任"或国家较少干预经济是其特征。
9.一般来说,母狗将寻找一个地方没有成功的下崽的过程的人的干预。
10.官方对教育的干预也对童蒙教育的进步有促进作用。
读音:gān,gàn
[gān]
[ gān ]1. 触犯,冒犯,冲犯:干扰。干涉。干预(亦作“干与”)。森然干霄。
2. 追求,求取,旧指追求职位俸禄:干禄。干仕。
3. 关连,涉及:干系。互不相干。
4. 盾,古代抵御刀枪的兵器:大动干戈。
5. 古代用以记年、记月、记日、记时(亦作编排次序)的十个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天干。干支。
6. 涯岸,水边:“河之干兮”。
7. 个数:若干。
8. 没有水分或水分少:干燥。干旱。干枯。干柴。豆腐干。
9. 枯竭,尽净:干尽。干杯。
10. 徒然,白白地:干着急。
11. 指没有血缘或婚姻关系,拜认的亲属:干亲。
12. 〔干将(jiàng)〕古剑名。
13. 姓。
[ gàn ]1. 事物的主体或重要部分:树干。躯干。干线。
2. 做:干事。说干就干。
3. 有才能的,善于办事的:干才。干员。干练。
4. 方言,坏、糟:事情要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