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治一乱
【拼音】:yī zhì yī luàn
【繁体】:一治一亂
词语解释⒈ 谓治乱交替。一治一乱[yīzhìyīluàn]⒈谓治乱交替。
基础解释谓治乱交替。
引证解释⒈ 谓治乱交替。引:《六韬·盈虚》:“文王问太公曰:‘天下熙熙,一盈一虚,一治一乱,所以然者何也?’”《孟子·滕文公下》:“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韩非子·诡使》:“今利非无有也,而民不化上;威非不存也,而下不听从;官非无法也,而治不当名。三者非不存也,而世一治一乱者何也?夫上之所贵,与其所以为治相反也。”⒈谓治乱交替。引《六韬·盈虚》:“文王问太公曰:‘天下熙熙,一盈一虚,一治一乱,所以然者何也?’”《孟子·滕文公下》:“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韩非子·诡使》:“今利非无有也,而民不化上;威非不存也,而下不听从;官非无法也,而治不当名。三者非不存也,而世一治一乱者何也?夫上之所贵,与其所以为治相反也。”成语解释一治一乱
汉语大词典谓治乱交替。《六韬·盈虚》:“文王问太公曰:‘天下熙熙,一盈一虚,一治一乱,所以然者何也?’”《孟子·滕文公下》:“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韩非子·诡使》:“今利非无有也,而民不化上;威非不存也,而下不听从;官非无法也,而治不当名。三者非不存也,而世一治一乱者何也?夫上之所贵,与其所以为治相反也。”
其他释义1.谓治乱交替。
1.一治一乱;那些作乱人物,从后日的“臣民”。
2.夫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古今诸国莫不弱肉强食、虎视鲸吞。
3.嗯,这有什么好奇怪,一治一乱本就是规律,没必要大惊小怪的。
4.从2008年选出“乱”字,然后逐年选出“盼”、“淡”、“赞”,以及去年选出的“忧”,从这些字可以发现世局的发展总是一治一乱,福祸相依。
5.这就是中国历史一治一乱的根本原因。
6.一治一乱;那些作乱人物,从后日的“臣民”。【查字典www.chazidian.com/zj-295227/造句网】
7.从2008年选出“乱”字,然后逐年选出“盼”、“淡”、“赞”,以及去年选出的“忧”,从这些字可以发现世局的发展总是一治一乱,福祸相依。https://www.chazidian.com/zj-295227/查字典造句
读音:yī
[yī]
(1)(数)数目;最小的正整数。
(2)(形)同一:~视同仁|咱们是~家人|咱们~路走|这不是~码事。
(3)(形)另一:番茄~名西红柿。
(4)(形)全;满:~冬|~生|~路平安|~屋子人|~身的汗。
(5)(形)专一:~心~意。
(6)(副)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
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歇|笑~笑。
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歇~歇|笑~笑。
c)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
(7)(副)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结果):~跳跳了过去|~脚把它踢开。
(8)(副)一旦;一经:~失足成千古恨。
(9)(助)〈书〉用在某些词前加强语气:~何速也|为害之甚;~至于此!
(10)(名)初次,第一次。
读音:zhì
[zhì]
(1)(动)治理
(2)(形)指安定或太平:~世。
(3)(名)旧称地方政府所在地:~所|府~。
(4)(动)医治:~病。
(5)(动)消灭(害虫):~虫|~蝗。
(6)(动)惩办:~罪。
(7)(动)研究:~学。
(8)姓。
读音:yī
[yī]
(1)(数)数目;最小的正整数。
(2)(形)同一:~视同仁|咱们是~家人|咱们~路走|这不是~码事。
(3)(形)另一:番茄~名西红柿。
(4)(形)全;满:~冬|~生|~路平安|~屋子人|~身的汗。
(5)(形)专一:~心~意。
(6)(副)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
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歇|笑~笑。
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歇~歇|笑~笑。
c)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
(7)(副)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结果):~跳跳了过去|~脚把它踢开。
(8)(副)一旦;一经:~失足成千古恨。
(9)(助)〈书〉用在某些词前加强语气:~何速也|为害之甚;~至于此!
(10)(名)初次,第一次。
读音:luàn
[luàn]
1.没有秩序和条理:~七八糟。
2.武装骚扰:兵~。叛~。
3.使混乱;使紊乱:捣~。以假~真。
4.任意;随便:不许~扔纸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