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革命
【拼音】:é guó gé mìng
【繁体】:俄國革命
【拼音】:é guó gé mìng
词语解释俄以农立国,自十九世纪中叶农奴解放后,资本主义勃兴,社会急遽变化。一方又苦专制政治之高压,因此人心浮动,党派纷起。至欧战时,国内生产锐减,民不聊生,革命党人遂于公元一九一七年三月(俄历三月)起事于彼得格勒,未几临时政府成立,俄皇尼古拉第二退位,改国体为共和。其时握政权者,先为立宪民主党,继为社会革命党及社会民主党之少数派,对欧战仍继续帝国政策。社会民主党之多数派于革命之初,已组立工农苏维埃,至是全国皆有苏维埃之组织,咸以此次改革为未足,其领袖列宁、托洛斯基等,更努力于无产阶级专政之宣传,以一切权力归苏维埃为口号,鼓动民众暴动,卒于是年十一月(俄历十月),推翻克伦斯基内阁,成立苏维埃政府,世称俄国大革命。
法语Révolution russe
网友释义俄国十月革命,又称红色十月、十月起义、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或布尔什维克革命,获胜的苏联工农红军一方称之为“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俄国工人阶级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联合贫农所完成的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是1917年俄国革命中第二个、也是最后的重要阶段。因发生在俄国历法(儒略历)1917年10月25日(公元1917年11月7日),故称“十月革命”。1917年11月7日,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列宁)同志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武装力量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圣彼得堡冬宫发起总攻,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十月革命是经伟大革命导师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列宁)同志领导下的布尔什维克党...
读音:é
[é]
(副)一会儿;突然间:~而。
读音:guó
[guó]
(1)(名)国家:~内|祖~|外~|保家卫~。
(2)(名)代表国家的:~徽|~旗|~宴。
(3)(名)指我国的:~产|~术|~画|~药。
(4)(名)(Guó)姓。
读音:gé,jí
[gé]
[ gé ]1.去了毛经过加工的兽皮:皮革。革履(皮鞋)。革囊。
2.改变:革新。革命。改革。变革。
3.取消,除掉:革除。革职。革故鼎新(去除旧的,建立新的)。
4.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如鼓等。
5.姓。
[ jí ]1.(病)危急
读音:mìng
[mìng]
(1)(名)生命;性命。
(2)(名)命运
(3)(名):算~。
(4)(名)(动)命令
(5)(名);指派:~驾。
(6)(名)(名)命令
(7)(名);指示:奉~|待~。
(8)(名)(动)给与(名称等):~名|~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