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卯不乐
【拼音】:zǐ mǎo bù yuè
【繁体】:子卯不樂
【拼音】:zǐ mǎo bù yuè
网友释义子卯不乐,汉语词语,拼音zǐmǎobùyuè,意思是古代国君认为子日、卯日是不祥的日子,在这两天不奏音乐,作为对自己的警戒。乐,读:yuè
辞典修订版古时君王认为子日及卯日是不吉祥的日子,所以在这两天不奏乐,以警惕自己。《礼记.檀弓下》:「尔饮旷,何也?曰:子卯不乐。」唐.孔颖达.正义:「纣以甲子死,桀以乙卯亡。王者谓之疾日,不以举乐为吉事,所以自戒惧。」
成语词典版修订本参考资料:古时君王认为子日及卯日是不吉祥的日子,所以在这两天不奏乐,以警惕自己。礼记˙檀弓下:尔饮旷,何也?曰:子卯不乐。孔颖达˙正义:纣以甲子死,桀以乙卯亡。王者谓之疾日,不以举乐为吉事,所以自戒惧。
读音:zǐ
[zǐ]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3. 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4. 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
)。棋子儿。6. 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7. 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 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
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
14. 姓。
读音:mǎo
[mǎo]
(1)(名)地支的第四位。参看〔干支〕。
(2)(名)卯眼。某些器物的零件或部件利用凹凸方式相连接的地方的凹进部分。
读音:bù
[bù]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读音:lè,yuè,lào
[yuè]
[ lè ]1. 欢喜,快活:快乐。乐境。乐融融。乐不可支。其乐无穷。乐观(精神愉快,对事物的发展充满信心)。乐天(安于自己的处境而没有任何忧虑)。
2. 使人快乐的事情:取乐。逗乐。
3. 对某事甘心情愿:乐此不疲。乐善好(hào )施。
4. 笑:这事太可乐了。
[ yuè ]1. 声音,和谐成调的:音乐。声乐。乐池。乐音(有一定频率,和谐悦耳的声音)。乐歌(①音乐与歌曲;②有音乐伴奏的歌曲)。乐正(周代乐官之长)。乐府(原是中国汉代朝廷的音乐官署,主要任务是采集民间诗歌和乐曲;后世把这类民歌或文人模拟的作品亦称作“乐府”)。
2. 姓。
[ lào ]1. 地名用字:河北省乐亭、山东省乐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