豸袍
【拼音】:zhì páo
【注音】:ㄓˋㄆㄠˊ
【结构】:豸(独体结构)袍(左右结构)
词语解释古代监察﹑执法等官员所穿的袍服,因其上绣有獬豸,故称。豸袍[zhìpáo]⒈古代监察、执法等官员所穿的袍服,因其上绣有獬豸,故称。
引证解释⒈古代监察、执法等官员所穿的袍服,因其上绣有獬豸,故称。引明金白屿《端正好·送叶泮西内台》套曲:“美才只合为时用,豸袍宽满面春风。”
网络解释豸袍豸袍,汉语词语,拼音是zhìpáo,释义是古代监察、执法等官员所穿的袍服。
汉语大词典古代监察、执法等官员所穿的袍服,因其上绣有獬豸,故称。明金白屿《端正好·送叶泮西内台》套曲:“美才只合为时用,豸袍宽满面春风。”
其他释义1.古代监察﹑执法等官员所穿的袍服,因其上绣有獬豸,故称。
读音:zhì,zhài
[zhì]
[ zhì ]古书上指没有脚的虫子。[虫豸]旧时对虫子的通称。
[ zhài ][冠豸山]山名,在福建省连城。
读音:páo
[páo]
(名)(~子、~儿)中式的长衣服:皮~子|~罩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