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丸
【拼音】:jīn wán
【注音】:ㄐ一ㄣㄨㄢˊ
【结构】:金(上下结构)丸(独体结构)
【简体】:金丸
【繁体】:金丸
词语解释1.金制的弹丸。2.指金黄色的果实。3.比喻明亮的圆月。金丸[jīnwán]⒈金制的弹丸。⒉指金黄色的果实。⒊比喻明亮的圆月。
基础解释金制的弹丸。指金黄色的果实。比喻明亮的圆月。
引证解释⒈金制的弹丸。《西京杂记》卷四:“韩嫣好弹,常以金为丸,所失者日有十餘。引长安为之语曰:‘苦饥寒,逐金丸。’京师儿童每闻嫣出弹,輒随之,望丸之所落,輒拾焉。”唐骆宾王《畴昔篇》:“且知无玉饌,谁肯逐金丸?”宋陆游《检旧诗偶见》:“正驰玉勒冲红雨,又挟金丸伺翠衣。”⒉指金黄色的果实。引明高启《东丘兰若见枇杷》诗:“居僧记取南风后,留箇金丸待我尝。”⒊比喻明亮的圆月。引宋苏辙《中秋见月寄子瞻诗》:“浮云捲尽流金丸,戏马臺西山鬱蟠。”
网络解释金丸金丸是汉语词语,拼音是jīnwán,意思是金黄色的果实。
综合释义金制的弹丸。《西京杂记》卷四:“韩嫣好弹,常以金为丸,所失者日有十餘。长安为之语曰:‘苦饥寒,逐金丸。’京师儿童每闻嫣出弹,輒随之,望丸之所落,輒拾焉。”唐骆宾王《畴昔篇》:“且知无玉饌,谁肯逐金丸?”宋陆游《检旧诗偶见》:“正驰玉勒冲红雨,又挟金丸伺翠衣。”指金黄色的果实。明高启《东丘兰若见枇杷》诗:“居僧记取南风后,留箇金丸待我尝。”比喻明亮的圆月。宋苏辙《中秋见月寄子瞻诗》:“浮云捲尽流金丸,戏马臺西山鬱蟠。”金丸[jīnwán]黄金作成的弹丸。《旧唐书.卷一九八.西戎传.拂菻传》:「第二门之楼中,悬一大金秤,以金丸十二枚属于衡端,以候日之十二时焉。为一金人,其大如人,立于侧,每至一时,其金丸辄落,铿然发声。」月亮。宋.苏辙〈中秋见月寄子瞻〉诗:「浮云卷尽流金丸,戏马台西山郁蟠。」
汉语大词典(1).金制的弹丸。《西京杂记》卷四:“韩嫣好弹,常以金为丸,所失者日有十馀。长安为之语曰:‘苦饥寒,逐金丸。’京师儿童每闻嫣出弹,辄随之,望丸之所落,辄拾焉。”唐骆宾王《畴昔篇》:“且知无玉馔,谁肯逐金丸?”宋陆游《检旧诗偶见》:“正驰玉勒冲红雨,又挟金丸伺翠衣。”(2).指金黄色的果实。明高启《东丘兰若见枇杷》诗:“居僧记取南风后,留个金丸待我尝。”(3).比喻明亮的圆月。宋苏辙《中秋见月寄子瞻诗》:“浮云捲尽流金丸,戏马台西山郁蟠。”
国语辞典黄金作成的弹丸。金丸[jīnwán]⒈黄金作成的弹丸。引《旧唐书·卷一九八·西戎传·拂菻传》:「第二门之楼中,悬一大金秤,以金丸十二枚属于衡端,以候日之十二时焉。为一金人,其大如人,立于侧,每至一时,其金丸辄落,铿然发声。」⒉月亮。引宋·苏辙〈中秋见月寄子瞻〉诗:「浮云卷尽流金丸,戏马台西山郁蟠。」
辞典修订版黄金作成的弹丸。《旧唐书.卷一九八.西戎传.拂菻传》:「第二门之楼中,悬一大金秤,以金丸十二枚属于衡端,以候日之十二时焉。为一金人,其大如人,立于侧,每至一时,其金丸辄落,铿然发声。」月亮。宋.苏辙〈中秋见月寄子瞻〉诗:「浮云卷尽流金丸,戏马台西山郁蟠。」
1.目的优选左金丸胃内漂浮缓释片的制剂配方。
2.目的:观察小陷胸汤配伍左金丸对酸性反流性食管炎大鼠的疗效。
3.结论:左金丸在不同配伍配比下适用于治疗临床多种病证。
4.使用高、低猛合金丸,无破损、无灰尘、无二次污染,可见低成本,提高效益,提高产品的外观质量.
5.低猛合金丸,无破损、无灰尘、无二次污染,可见低成本,提高效益,提高产品的外观质量.
6.【左金丸】左金黄连与吴萸,胁痛吞酸悉能医。[查字典造句https://www.chazidian.com/zj-251063/]
7.【左金丸】左金黄连与吴萸,胁痛吞酸悉能医。
8.目的优选左金丸胃内漂浮缓释片的制剂配方。[https://www.chazidian.com/zj-251063/造句]
读音:jīn
[jīn]
1.俗称金子。金属元素,符号Au,原子序数79。赤黄色,有光泽,质软,延展性最强,化学性质稳定,易传热和导电。常用作合金、硬币、装饰品等。通称黄金。
2.金属:五~。
3.钱:现~。助学~。
4.古指用金属制的击乐器:鸣~收兵。~鼓齐鸣。
5.比喻尊贵、珍贵:~口玉言。
6.像金子一样的颜色:~发(fà)。~灿灿。
7.朝代名(1115—1234)。北宋末女真族完颜部领袖阿骨打在中国东北部建立。建都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南),后迁都中都(今北京)、开封。1234年在南宋与蒙古军联合进攻下灭亡。
读音:wán
[wán]
(1)(名)(~儿)球形的小东西。
(2)(名)丸药;制成丸儿的药。
(3)(量)用于丸药:几~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