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形灰心
【拼音】:kū xíng huī xīn
【注音】:ㄎㄨㄒ一ㄥˊㄏㄨㄟㄒ一ㄣ
【词性】:成语。
【简体】:枯形灰心
【繁体】:枯形灰心
词语解释《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郭象注:'死灰﹑槁木,取其寂寞无情耳。夫任自然而忘是非者,其体中独任天真而已。'后因以'枯形灰心'形容身心寂静。
基础解释《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郭象注:/'死灰﹑槁木,取其寂寞无情耳。夫任自然而忘是非者,其体中独任天真而已。/'后因以/'枯形灰心/'形容身心寂静。
引证解释⒈亦作“枯体灰心”。引《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郭象注:“死灰、槁木,取其寂寞无情耳。夫任自然而忘是非者,其体中独任天真而已。”宋苏轼《参寥子真赞》:“与人无竞,而好刺讥朋友之过;枯形灰心,而喜为感时玩物不能忘情之语。”《云笈七籤》卷九四:“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所有计念,从忌心生,若枯体灰心,则万病俱泯。”
综合释义身体像枯木心如同死灰。形容极端消极。与人无竞,而好刺讥朋友之过;~,而喜为感时玩物不能忘情之语。◎宋·苏轼《参寥子真赞》枯形灰心[kūxínghuīxīn]修订本参考资料:形体如同枯木,心犹如死灰。比喻清虚寂静,对外物无动于衷。宋˙苏轼˙参寥子真赞:与人无竞,而好刺讽朋友之过;枯形灰心,而喜为感时玩物不能忘情之语。或作枯体灰心。
汉语大词典《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郭象注:“死灰、槁木,取其寂寞无情耳。夫任自然而忘是非者,其体中独任天真而已。”后因以“枯形灰心”形容身心寂静。宋苏轼《参寥子真赞》:“与人无竞,而好刺讥朋友之过;枯形灰心,而喜为感时玩物不能忘情之语。”亦作“枯体灰心”。《云笈七签》卷九四:“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所有计念,从忌心生,若枯体灰心,则万病俱泯。”
国语辞典形体如同枯木,心犹如死灰。比喻清虚寂静,对外物无动于衷。宋.苏轼〈参寥子真赞〉:「与人无竞,而好刺讽朋友之过;枯形灰心,而喜为感时玩物不能忘情之语。」也作「枯体灰心」。
成语词典版修订本参考资料:形体如同枯木,心犹如死灰。比喻清虚寂静,对外物无动于衷。宋˙苏轼˙参寥子真赞:与人无竞,而好刺讽朋友之过;枯形灰心,而喜为感时玩物不能忘情之语。或作枯体灰心。
出处《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加死灰也。”
其他释义身体像枯木心如同死灰。形容极端消极。
1.与人无竞,而好刺讥朋友之过;枯形灰心,而喜为感时玩物不能忘情之语。◎宋·苏轼《参寥子真赞》
读音:kū
[kū]
(1)(形)(植物等)失去水分:~萎|~槁|~草|~骨。
(2)(形)(井、河流等)变得没有水:~井|海~石烂。
(3)(形)没有生趣;枯燥:~坐。
(4)(名)〈方〉芝麻、大豆、油茶等榨油后的渣滓:菜~|茶~|麻~。
读音:xíng
[xíng]
(1)(名)形状:方~|图~|地~。
(2)(名)形体;实体:有~|~影不离。
(3)(动)显露;表现:喜~于色|~诸笔墨。
(4)(动)对照:相~见绌|相~之下。
读音:huī
[huī]
(1)(名)物质经过燃烧后剩下的粉末状东西(基本义):炉~|草~|骨~|烟~|油~。
(2)(名)尘土;某些粉末状的东西:~尘|~土|炮~。
(3)(名)特指石灰。
(4)(名)像木柴灰的颜色;介于黑色和白色之间:~色|青~。
(5)(形)消沉;失望:心~意懒|心如死~|~心丧气。
读音:xīn
[xīn]
(1)(名)人和高等动物身体内推动血液循环的器官。也叫心脏:~博|~跳。
(2)(名)通常也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感情等:~思|~得|用~|谈~|一~一意。
(3)(名)中心;中央的部分:江~|圆~|重~|灯~。
(4)(名)二十八宿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