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楷
【拼音】:lì kǎi
【注音】:ㄌ一ˋㄎㄞˇ
【结构】:隶(独体结构)楷(左右结构)
【繁体】:隸楷
词语解释字体名。带有隶书笔法的楷书。隶楷[lìkǎi]⒈字体名。带有隶书笔法的楷书。
引证解释⒈字体名。带有隶书笔法的楷书。引明沉德符《野获编·词曲·弦索入曲》:“此不过於真字上加一二笔飞撇,遂枉其名曰隶。此名隶楷。”
网络解释隶楷隶楷,是汉语词汇,解释为带有隶书笔法的楷书。
综合释义字体名。带有隶书笔法的楷书。明沉德符《野获编·词曲·弦索入曲》:“此不过於真字上加一二笔飞撇,遂枉其名曰隶。此名隶楷。”字体名。带有隶书笔法的楷书。明·沈德符《野获编·词曲·弦索入曲》:“此不过於真字上加一二笔飞撇,遂枉其名曰隶。此名隶楷。”
汉语大词典字体名。带有隶书笔法的楷书。明沈德符《野获编·词曲·弦索入曲》:“此不过于真字上加一二笔飞撇,遂枉其名曰隶。此名隶楷。”
其他释义1.字体名。带有隶书笔法的楷书。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隶楷行草美名远扬,诗经论语堪称国粹,唐诗宋词万古流芳,外邦亦来学中文,我中华儿女怎能不将中国话,行中国书,写中国字,扬中国名。
2.书写的载体有甲骨、铜器、碑石、木牍、竹简、缣帛、纸;用具有刀、蓖笔、木笔、毛笔;书体有篆、隶、楷、行、草。
3.他广泛涉猎篆、隶、楷、行诸种字体,特别是在魏楷书体上更显其浑厚的功底和潇洒的风格。
4.但对此种类型汉字的研究,特别是隶楷阶段新造的会意字,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5.该字字形古今变化不大,只是到了隶楷阶段,上部所从戈形有所讹变。
6.李文岗介绍,行书的欣赏与篆、隶、楷书体相似,好的作品能明确作者所忠于的书家,承接鲜明的古人特色,也能体现从所学各家中演化出的自身特点。
7.嘉始,考据学风大起,书法界“碑学派”应运而生,篆、隶、楷书体有了极大的发展,而帖学式微衰落,帖学一脉之草书也一蹶不振。
8.隶、楷、行诸种字体,特别是在魏楷书体上更显其浑厚的功底和潇洒的风格。
9.嘉始,考据学风大起,书法界“碑学派”应运而生,篆、隶、楷书体有了极大的发展,而帖学式微衰落,帖学一脉之草书也一蹶不振。【查字典www。chazidian。com/zj-248110/】
10.该字字形古今变化不大,只是到了隶楷阶段,上部所从戈形有所讹变。查字典www.chazidian.com造句网
读音:lì
[lì]
(1)(名)附属:~属。
(2)(名)旧社会里地位低下被奴役的人:奴~|仆~。
(3)(名)衙役:皂~|~卒。
(4)(名)汉字形体的一种:~书|~体|汉~。
读音:kǎi,jiē
[kǎi]
[ kǎi ]1. 法式,模范:楷模。楷范。楷则。楷式。
2. 汉字的一种书体:楷书。正楷。小楷。楷体。
[ jiē ]1. 落叶乔木,木材可制器具,种子可榨油,树皮和叶子可制栲胶。亦称“黄连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