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道
【拼音】:shí èr dào
【注音】:ㄕˊㄦˋㄉㄠˋ
【结构】:十(独体结构)二(独体结构)道(半包围结构)
词语解释唐·武德初,关中之地分为十二道。十二道[shíèrdào]⒈唐·武德初,关中之地分为十二道。
引证解释⒈唐武德初,关中之地分为十二道。武德三年改为十二军。引《新唐书·兵志》:“武德初……析关中为十二道,曰:万年道、长安道、富平道、醴泉道、同州道、华州道、寧州道、岐州道、豳州道、西麟州道、涇州道、宜州道、皆置府。”
网络解释十二道默灵大陆的邵夜是一个无所事事,专门以泡女生为兴趣的少年,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参加了十二道的比武大会,并且意外的得到了一本金牛派的秘籍,从此他的人生路彻底的改变了。
综合释义唐武德初,关中之地分为十二道。武德三年改为十二军。《新唐书·兵志》:“武德初……析关中为十二道,曰:万年道、长安道、富平道、醴泉道、同州道、华州道、寧州道、岐州道、豳州道、西麟州道、涇州道、宜州道、皆置府。”十二道[唐武德初,关中之地@@@@@分为十二道。武德三年改为十二军。#####]唐武德初,关中之地@@@@@分为十二道。武德三年改为十二军。
汉语大词典唐武德初,关中之地分为十二道。武德三年改为十二军。《新唐书·兵志》:“武德初……析关中为十二道,曰:万年道、长安道、富平道、醴泉道、同州道、华州道、宁州道、岐州道、豳州道、西麟州道、泾州道、宜州道、皆置府。”
其他释义1.唐武德初,关中之地分为十二道。武德三年改为十二军。
1.乃扬手连发十二道雷部天雷打向佛门诸人,是为五帝雷,阴阳雷,六节雷,四令雷,六甲雷,八风雷,十雨雷,六候雷,大川雷,光明雷,火印雷。
2.穿越成了岳飞的大儿子岳云,这也罢了,关键是穿越的时间太险恶,居然是在宋高宗赵构十二道金牌叫岳飞班师回朝之际。
3.十二道金牌要他班师回朝,岳飞这位响彻寰宇的英雄,悲愤发出:十年之功,废于一旦!
4.岳飞接连收到十二道金牌所传高宗班师诏旨,感到一切都已绝望。
5.人潮如水,摩肩擦背,十二道楼层内差不多挤满了玩爆的成员,然而,这第六层却是较之其余楼层不同,显得极为的安静。
6.一支毛笔从原料购买到出厂,一般要经过择料、水盆、结头、装套、蒲墩、镶嵌、择笔、刻字等十二道大工序,从中又可细分为一百二十多道小工序。
7.昏君高宗与奸相秦侩勾结,向金人送上降表求和,又以十二道金牌将岳飞招回。
8.剑气化龙乃是方周将青莲剑诀第一式白莲讴歌催动到极致的表现,每条蛟龙都威力都堪比一朵剑气白莲所蕴含的的所有十二道剑气相叠加。
9.尔等不可如此!圣上连发十二道金牌召我,我怎敢抗违君命!况且不久我就会回来,扫清金兵,尔等自得安宁也。
10.方周身法一动,大成的梯云纵施展开来,青莲剑诀第一式使出,洒脱的身影仿若青色莲花,十二道剑气洒下,仿若盛开的白莲,正如白莲讴歌,暗藏点点杀机。
读音:shí
[shí]
(1)(数)数目;九加一后所得。
(2)(形)表示达到顶点:~足|~成。
读音:èr
[èr]
(1)(数)数目字:一~。
(2)(数)序数;表顺序:第~。
(3)(形)次等的:~把刀。
(4)(形)两样:不~价。
读音:dào
[dào]
1.道路:铁~。大~。人行~。羊肠小~。
2.水流通行的途径:河~。下水~。黄河故~。
3.方向;方法;道理:志同~合。头头是~。以其人之~,还治其人之身。得~多助,失~寡助。
4.道德:~义。
5.技艺;技术:医~。茶~。花~。书~。
6.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尊师重~。传~。卫~士。
7.属于道教的,也指道教徒:~院。~士。~姑。老~。一僧一~。
8.指某些封建迷信组织:一贯~。
9.线条;细长的痕迹:画了两条横~儿,一条斜~儿。
10.姓。
11.我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在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的下面设道。
12.某些国家行政区域的名称。
13.说:~白。能说会~。一语~破。
14.用语言表示(情意):~喜。~歉。~谢。
15.说(跟文言“曰”相当,多见于早期白话)。
16.以为;认为:我~是谁呢,原来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