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端康成
【拼音】:chuān duān
【简体】:川端康成
【繁体】:川端康成
词语解释川端康成(かわばたやすなり,1899年6月14日~1972年4月16日),日本文学界“泰斗级”人物,新感觉派作家,著名小说家。⒈日本小说家。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参与创办《文艺时代》等杂志。曾任国际笔会副会长、日本笔会会长。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72年自杀。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伊豆的舞女》,长篇小说《雪国》、《千羽鹤》、《古都》等。
网络解释川端康成川端康成(かわばたやすなり,1899-1972),日本文学界“泰斗级”人物,新感觉派作家,著名小说家。1968年以《雪国》、《古都》、《千只鹤》三部代表作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继泰戈尔和萨缪尔·约瑟夫·阿格农之后亚洲第三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网友释义川端康成(かわばたやすなり,1899年6月14日~1972年4月16日),日本文学界“泰斗级”人物,新感觉派作家,著名小说家。1968年以《雪国》《古都》《千只鹤》三部代表作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亚洲第三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人。1899年6月14日生于大阪。毕业于东京大学。幼年父母双亡,其后姐姐和祖父母又陆续病故,他被称为“参加葬礼的名人”。一生多旅行,心情苦闷忧郁,逐渐形成了感伤与孤独的性格,这种内心的痛苦与悲哀成为后来川端康成的文学底色。他一生创作小说100多篇,中短篇多于长篇。作品富抒情性,追求人生升华的美,并深受佛教思想和虚无主义影响。川端康成善于用意识流写法展示人物内心世界。因写《伊豆的...
国语辞典人名。(西元1899~1972)日本现代小说家。大阪人,东京大学毕业。西元一九六八年得诺贝尔文学奖。一九七○年来华出席亚洲作家会议,并发表演说。一九七二年自杀逝世。著有《雪乡》、《古都》、《伊豆之舞娘》、《浅草红团》、《千羽鹤》等。川端康成[chuānduānkāngchéng]⒈人名。(西元1899~1972)日本现代小说家。大阪人,东京大学毕业。西元一九六八年得诺贝尔文学奖。一九七〇年来华出席亚洲作家会议,并发表演说。一九七二年自杀逝世。著有《雪乡》、《古都》、《伊豆之舞娘》、《浅草红团》、《千羽鹤》等。英语KawabataYasunari,JapaneseliteratureNobellaureate德语KawabataYasunari(Eig,Pers,1899-1972)法语YasunariKawabata
辞典修订版人名。(公元1899~1972)日本现代小说家。大阪人,东京大学毕业。公元一九六八年得诺贝尔文学奖。一九七零年来华出席亚洲作家会议,并发表演说。一九七二年自杀逝世。着有《雪乡》、《古都》、《伊豆之舞娘》、《浅草红团》、《千羽鹤》等。
其他释义川端康成(1899-1972):日本小说家。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参与创办《文艺时代》等杂志。曾任国际笔会副会长、日本笔会会长。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72年自杀。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伊豆的舞女》,长篇小说《雪国》、《千羽鹤》、《古都》等。
1.日本当代著名作家大江健三郎是继川端康成之后日本第二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日本战后文学的杰出代表。
2.展示日本民族文化的精神美,是川端康成创作的追求,也是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主要因素。
3.川端康成不仅在日本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且在世界文坛上也占有一席之地。
4.“死亡”是沈从文和川端康成的小说表现的共同主题,但是由于文化的差异,又使他们在表现死亡主题时呈现出彼此不同的面貌。
5.川端康成是日本文学现代派的开山祖师之一。
6.想起来我也有不会凋谢的樱花,那是洛祥被美院直录后给我画的,它的原型是川端康成《古都》里的红色八重樱。
7.对于日本现代作家川端康成来说,文学内部生命的展示集中于对爱学进行深入的探究和开掘。
8.本文从叙述方式入手,分析川端康成的男性形象在他作品中的地位与价值,并探讨其文化意蕴。
9.川端康成曾从事唐人小说的现代日语翻译。
10.川端康成则是新感觉派的代表,以回避现实、执著追求日本的“传统美”著称。
读音:chuān
[chuān]
(1)(名)(本义)水道;河流:河~。
(2)(名)平地;平野:米粮~|一马平~。
(3)(名)指四川的简称。
读音:duān
[duān]
(1)(名)(东西)的头:两~。
(2)(名)项目、点:举其一~。
(3)姓。
(4)(动)平举着拿:~茶。
(5)(形)端正、正派:~坐。
读音:chéng
[]
1.做好,做完:成功。完成。成就。成事。成交。成立。成婚。成仁(儒家主张的成就仁德):成人之美。玉成其事。
2.事物发展到一定的形态或状况:成形。成性。成人。自学成才。蔚然成风。
3.变为:长成。变成。
4.可以,能行:成,就这么办。
5.称赞人能力强:他办事麻利,真成。
6.够,达到一定数量:成年累(lěi)月。
7.已定的,定形的:成规。成俗。成见。成例。成竹在胸。
8.十分之一:增产三成。
9.平定,讲和:“会于稷,以成宋乱”。
10.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