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字
【拼音】:zhī zì
【注音】:ㄓㄗˋ
【结构】:之(独体结构)字(上下结构)
词语解释即之字路。之字[zhīzì]⒈即之字路。
引证解释⒈即之字路。引唐刘昭禹《送人游九疑》逸句:“漆灯寻黑洞,之字上危峯。”
网络解释之字之字,出自于《送人游九疑》,也就是之子路
综合释义即之字路。唐刘昭禹《送人游九疑》逸句:“漆灯寻黑洞,之字上危峯。”
汉语大词典即之字路。唐刘昭禹《送人游九疑》逸句:“漆灯寻黑洞,之字上危峰。”
英语zigzagzigzaggeryswitchbackS curve in a road
其他释义1.即之字路。
1.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惟知本身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锐敏之直觉,活泼之生命,以创造环境,征服历史。
2.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3.将按考试成绩“之字路”平行分班,建议今日下午去“踩考点”。
4.离顶端还有八英里的时候,突然出现了急转弯,林间小径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一系列的之字形山路,路旁边就是悬崖峭壁。
5.不知何时,店门外来了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大汉,正望着店门上首那块木牌怔怔出神,低声念诵着木牌上所写之字。
6.一些种类的蜘蛛能设计织网,设计出可以在明媚的阳光下吸引猎物,如蜜蜂,或在阴暗处能掩饰蜘蛛网的之字形图案。。
7.这支月亮的游行队伍在住宅区呈之字形前进,然后转向大路,迅速无声的与正拖着巨型气球行进于第五街的另一支游行队伍融合在一起。
8.壶中有黑汁若淳漆,洒木石皆成篆隶科斗之字,记造化人伦之始。
9.他在大厅里呈之字形前进,避开了一个垃圾桶,一个三脚架,一堆纸和几个纸盒子,就好像他什么都能清楚地看见。
10.王羲之字写得很好,他写的字力争上游、苍劲有力,让人感到十分舒服。
读音:zhī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读音:zì
[zì]
(1)(名)文字:~调|~汇|~谜|~面|~模|~目|~幕|~盘|~形|~样|~义|~音|~母|~里行间|~斟句酌。
(2)(名)(~儿)字音:咬~儿。
(3)(名)字体:篆~|草~。
(4)(名)书法的作品:~画。
(5)(名)字眼;词:词典中没有这个~。
(6)(名)(~儿)字据:立~为凭。
(7)(名)根据人名中的字义另取的别名叫“字”:诸葛亮~孔明。
(8)(名)旧时称女子许配:待~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