摧朽拉枯
【拼音】:cuī xiǔ lā kū
【注音】:ㄘㄨㄟㄒ一ㄡˇㄌㄚㄎㄨ
【词性】:成语。
【简体】:摧朽拉枯
【繁体】:摧朽拉枯
词语解释摧折枯朽的草木。形容轻而易举。也比喻摧毁腐朽势力的强大气势。摧朽拉枯[cuīxiǔlākū]⒈见“槯枯拉朽”。
基础解释见“摧枯拉朽”。摧折枯朽的草木。形容轻而易举。
引证解释⒈见“摧枯拉朽”。⒈见“摧枯拉朽”。成语解释摧朽拉枯
综合释义摧折枯朽的草木。形容轻而易举。也比喻摧毁腐朽势力的强大气势。摧朽拉枯[@@@@@清.昭槤#####《啸亭杂录.卷一零.江阴口谈之诬》:「国初豫通王下江南时,所至摧朽拉枯,无不立下。」]@@@@@清.昭槤《啸亭杂录.卷一零.江阴口谈之诬》:「国初豫通王下江南时,所至摧朽拉枯,无不立下。」
汉语大词典见“摧枯拉朽”。《汉语大词典》:摧枯拉朽 拼音:cuīkūlāxiǔ摧折枯枝朽木。比喻极容易办到。语本《汉书·异姓诸侯王表序》:“镌金石者难为功,摧枯朽者易为力,其势然也。”《晋书·甘卓传》:“溯流之众,势不可救,将军之举武昌,若摧枯拉朽,何所顾虑乎。”《宋史·曹彬传》:“以国家兵甲精锐,剪太原之孤垒,如摧枯拉朽尔,何为而不可。”明梁辰鱼《浣纱记·伐越》:“而况假主公之雄威,更仗诸将之戮力,则摧枯拉朽,如夏日之溃春冰。”邹韬奋《不能两全》:“旧社会之崩溃有如摧枯拉朽。”亦作“摧朽拉枯”。清昭梿《啸亭杂录·江阴口谈之诬》:“国初豫通王下江南时,所至摧朽拉枯,无不立下。”亦省作“摧朽”、“摧枯”。《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太祖拒之”裴松之注引三国魏王沉《魏书》:“故计行如转圜,事成如摧朽。”唐杜甫《北风》:“涤除贪破浪,愁绝付摧枯。”明薛蕙《送杨石斋》诗:“凶竖同摧朽,苍生尽解悬。”
成语词典版01.清.昭槤《啸亭杂录.卷一零.江阴口谈之诬》:「国初豫通王下江南时,所至摧朽拉枯,无不立下。」
出处清·昭槤《啸亭杂录·江阴口谈之诬》:“国初豫通王下江南时,所至摧朽拉枯,无不立下。”
1.女修道者一声怒喝,青色剑芒当头劈下,大风扬起,林间树木以摧朽拉枯之势,被这股青芒冲击,撞向风残月所在之处。
2.活宝二老的威势在这股杀意和威压面前犹如朽木一般被摧朽拉枯的撕裂,活宝二老脸色大变,站在原地动都不敢动一下,额头出现了细密冷汗。
3.当龙爪接触到屋子时顷刻间摧朽拉枯般倒塌,里面的人也是直接被碾死。
4.一项农术心田神树降临,一机墨术傀儡摧朽拉枯。
5.摧朽拉枯般,秦王的拳头被打得直接粉碎。
6.却说李毅,进了荒山,一路上摧朽拉枯,尽量挑选凶猛的妖兽斩杀,很快就进入了荒山的内部。
7.却说李毅,进了荒山,一路上摧朽拉枯,尽量挑选凶猛的妖兽斩杀,很快就进入了荒山的内部。(查字典www。chazidian。com造句)
8.一项农术心田神树降临,一机墨术傀儡摧朽拉枯。(查字典https://www.chazidian.com造句网摧朽拉枯造句)
读音:cuī
[cuī]
(动)折断、破坏:~折。
读音:xiǔ
[xiǔ]
(1)(形)腐烂(多指木头):~木|枯木~株。
(2)(形)衰老:老~。
读音:lā,lá
[lā]
[ lā ]1. 牵,扯,拽:拉车。拉网。拉下马(喻使某人下台)。
2. 用车载运:拉货。
3. 使延长:拉延。拉伸。
4. 排泄粪便:拉屎。
5. 联络:拉拢。拉帮结伙。
6. 摧折:摧枯拉朽。
7. 带领转移:把部队拉出去。
8. 牵引乐器的某一部分使乐器发出声音:拉小提琴。
9. 抚养子女:拉扯。
10. 帮助:他有困难,拉他一把。
[ lá ]1. 割,用刀把东西切开一道缝或切断:手上拉了一个口子。
2. 闲谈:拉话。拉家常。
读音:kū
[kū]
(1)(形)(植物等)失去水分:~萎|~槁|~草|~骨。
(2)(形)(井、河流等)变得没有水:~井|海~石烂。
(3)(形)没有生趣;枯燥:~坐。
(4)(名)〈方〉芝麻、大豆、油茶等榨油后的渣滓:菜~|茶~|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