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禺人
【拼音】:mù yú rén
【注音】:ㄇㄨˋㄩˊㄖㄣˊ
【结构】:木(独体结构)禺(单体结构)人(独体结构)
词语解释亦作'木禺人'。木刻的人像。形容人无知觉或神情呆滞。
基础解释见/'木偶人/'。
引证解释⒈见“木偶人”。
汉语大词典见“木偶人”。《汉语大词典》:木偶人 拼音:mùǒurén亦作“木禺人”。(1).木刻的人像。《史记·孟尝君列传》:“孟尝君将入秦,宾客莫欲其行,谏,不听。苏代谓曰:‘今旦代从外来,见木禺人与土禺人相与语。木禺人曰:‘天雨,子将败矣。’土禺人曰:‘我生于土,败则归土。今天雨,流子而行,未知所止息也。’今秦,虎狼之国也,而君欲往,如有不得还,君得无为土禺人所笑乎?’孟尝君乃止。”亦省作“木偶”。晋潘岳《吊孟尝君文》:“志挠于木偶,命悬于狐裘。”宋黄庭坚《古意赠郑彦能八音歌》:“土偶与木偶,未用相贤愚。”郭澄清《大刀记》开篇:“岗楼子上的哨兵,穿着军装,荷枪而立,象个木偶。”(2).形容人无知觉或神情呆滞。《史记·田叔列传》:“今有诏举将军舍人者,欲以观将军而能得贤者文武之士也。今徒取富人子上之,又无智略,如木偶人衣之绮绣耳,将柰之何?”宋张齐贤《洛阳缙绅旧闻记·洛阳染工见冤鬼》:“洛阳贤相坊染工人姓李……性刚戾,不信佛,若有僧持盂至门者,视僧如木偶人。”亦省作“木偶”。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小二》:“盗十三人,皆吐舌呆立,痴若木偶。”
其他释义1.见'木偶人'。
读音:mù
[mù]
(1)(名)树木:伐~|果~。
(2)(名)(木头)木材和木料的总称:枣~|榆~|檀香~。
(3)(形)用木材制成的:~器|~犁|~板。
(4)(名)棺材:棺~|行将就~。
(5)(Mù)姓。
(6)(形)质朴:~讷。
(7)(形)麻木:脚~了。
读音:yú,yù,ǒu
[yú]
[ yú ]1. 〔禺谷〕古代传说中日落处。亦作“虞谷”、“隅谷”。
2. 〔禺强〕古代传说中的神。
3. 〔禺禺〕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鱼。
4. 古代区域:十禺(十华里的地方)。
[ yù ]1. 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猴。
[ ǒu ]1. 古同“偶”,偶像。
读音:rén
[rén]
(1)(名)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男~|女~|~们|~类。
(2)(名)每人;一般人:~手一册|~所共知。
(3)(名)指成年人:长大成~。
(4)(名)指某种人:工~|军~|主~|介绍~。
(5)(名)别人:~云亦云|待~诚恳。
(6)(名)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这个同志~很好|他~老实。
(7)(名)指人的身体或意识:这两天~不大舒服。
(8)(名)指人手、人材:我们这里正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