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民
【拼音】:qǐ mín
【结构】:起(左右结构)民(独体结构)
词语解释发动民众。起民[qǐmín]⒈发动民众。
引证解释⒈发动民众。引《韩非子·外储说右上》:“言未卒,而季孙使者至,让曰:‘肥也起民而使之,先生使弟子止徒役而飡之,将夺肥之民耶?’”
汉语大词典发动民众。《韩非子·外储说右上》:“言未卒,而季孙使者至,让曰:‘肥也起民而使之,先生使弟子止徒役而餐之,将夺肥之民耶?’”
其他释义1.发动民众。
1.北京周二举行了一项慈善活动,旨在唤起民众更多关注血癌的意识并且捐赠骨髓细胞去拯救血癌患者。
2.消息人士指出,大阪不会立即完全代替东京成为首都,而且其总建设费预计高达五兆日元,国家财力明显不足,可能引起民众反对。
3.李赛凤近日在网志中表示,早前因前夫罗启仁的诬蔑及诽谤而令她写下标题为“第二次的回应”的文章,结果被汪小莉提起民事控诉并向她索偿。
4.想当今天下战乱纷起,民不聊生,正是大丈夫立业报国之时,怀古伤今之人岂可有所作为?若不是去岁弟弟失足摔下山崖而死,七十高堂无人奉养,他此时仍在军中供职呢。
5.另一套是类似“人民民主”的制度,在这种制度下,政府煽起民愤,逼迫企业听命于政府法外的要求。
6.睹如画江山,烽烟四起,民生凋敝。
7.如今战乱四起,民生凋敝,你等既不关心国事,更不体恤民生,反而在此浪费钱粮人力,大兴土木,广建医舍,当真令人心寒不齿!
8.他以其雄辩术唤起民众。
9.一群群傈僳族姑娘、小伙手拉手,欢乐地跳起民族传统的二步、三步舞,用欢歌乐舞表达对新年的期盼。
10.据推测,周日发生在乌鲁木齐维吾尔族聚居区大巴扎的示威活动的导火索,就是发生在中国南方的这起民族暴力冲突。
读音:qǐ
[qǐ]
1. 由躺而坐或由坐而立等:起床。起立。起居。起夜。
2. 离开原来的位置:起身。起运。起跑。
3. 开始:起始。起码(最低限度,最低的)。起步。起初。起讫。起源。
4. 拔出,取出:起锚。起获。
5. 领取(凭证):起护照。
6. 由下向上,由小往大里涨:起伏。起劲。起色。
7. 发生,产生,发动,提出:起风。起腻。起敬。起疑。起义。起诉。
8. 长出:起痱子。
9. 拟定:起草。
10. 建造,建立:起房子。白手起家。
11. 群,组,批:一起(一块儿)。
12. 量词,指件,宗:一起案件。
13. 自,从:起小儿就淘气。
14.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想起。掀起。兴(
)起。15. 用在动词后,与“来”连用,表示动作开始:唱起来。
16. 用在动词后,常与“不”或“得”连用,表示胜任;亦表示达到某一种标准:看不起。经得起检验。
读音:mín
[mín]
(1)(名)人民:~办|~变|~兵|吊~代罪|劳~伤财|全~皆兵。
(2)(名)某族的人:藏~|回~。
(3)(名)从事某种职业的人:农~|渔~|牧~。
(4)(名)民间:~歌|~谣。
(5)(名)非军人;非军事的:军~团结|拥政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