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牛花
【拼音】:fú niú huā
【繁体】:伏牛花
【拼音】:fú niú huā
词语解释植物名。1.(Berberissieboldi)小蘖科,灌木,茎分数多小枝,高二三尺,叶倒卵形,缘边密生刺毛,数叶簇生于一节,每一簇叶下,必有针状或三裂之刺,花淡黄色,总状花序,萼及花瓣皆六片,花后结小豆大之果实,色深红,可作染料。《本草·伏牛花》:「集解曰、颂曰:『伏牛花,生蜀地,所在皆有,今惟益州蜀地有之,多生川泽中,叶青细,侣黄蘖叶不光,茎亦有刺,开花淡黄色,作穗,似杏花而小。』」2.虎刺之异名。详「虎刺」条。
英语barberry
网友释义虎刺(学名:DamnacanthusindicusGaertn.)是茜草科虎刺属植物,具刺灌木,高0.3-1米,具肉质链珠状根;茎下部少分枝,上部密集多回二叉分枝,幼嫩枝密被短粗毛。叶常大小叶对相间,大叶长1-3厘米,宽1-1.5厘米。花萼钟状,长约3毫米,绿色或具紫红色斑纹,几无毛。核果红色,近球形,直径4-6毫米。花期3-5月,果熟期冬季至次年春季。分布于中国、印度(北部)和日本;在中国分布于西藏、云南、贵州、四川、广西、广东、湖南、湖北、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等省区。生长于山地和丘陵的疏、密林下和石岩灌丛中。该种常被引种作庭园观赏,其根肉质,药用有祛风利湿、活血止痛之功效...
读音:fú
[fú]
(1)(动)身体向前靠在物体上;趴:~案。
(2)(动)低下去:起~|此起彼~。
(3)(动)隐藏:潜~|~击|昼~夜出。
(4)(名)初伏、中伏、末伏的统称;伏天:入~|初~|三~天。
(5)(动)屈服;低头承认:~输|~罪。
(6)(动)使屈服;降伏:降龙~虎。
(7)(Fú)姓。
(8)伏特的简称。
读音:niú
[niú]
1.哺乳动物,趾端有蹄,头上长一对角,是反刍类动物,力量很大,能耕田拉车,肉和奶可食,角、皮、骨可作器物:牛刀小试(喻有很大的本领,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牛黄。牛角。
2.星名,二十八宿之:牛斗(指牛宿和斗宿二星)。
3.喻固执或骄傲:牛气。
4.姓。
读音:huā
[huā]
(1)(名)(~儿)种子植物的生殖器官;也泛指可供观赏的植物:鲜~|红~|玫瑰~|杜鹃~|种~。
(2)(名)(~儿)样子或形状像花朵的东西:雪~儿|浪~儿|菜~儿|火~儿。
(3)(名)供观赏的烟火:烟~|礼~。
(4)(名)(~儿)痘:天~|种~儿|出~儿。
(5)(名)作战时受的伤:挂~儿。
(6)(名)复杂;不真实的:~招|~言巧语。
(7)(名)颜色错杂:~衣服|~白头发。
(8)(名)模糊不清:眼~。
(9)(名)指棉花:轧~。
(10)用花或花纹装饰的:~车|~坛|~砖|~池|~厅。
(11)比喻女子:姊妹~。
(12)旧社会指妓女或跟妓女有关的:寻~问柳|~街柳巷|~边新闻。
(13)姓。
(14)(动)用;耗费:~费时间|~钱|~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