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士
【拼音】:jié shì
【结构】:节(上下结构)士(独体结构)
【简体】:节士
【繁体】:節士
【拼音】:jié shì
词语解释有节操的人。节士[jiéshì]⒈有节操的人。
引证解释⒈有节操的人。引《韩诗外传》卷十:“吾闻之,节士不以辱生,遂奔敌杀七十人而死。”元辛文房《唐才子传·王毂》:“轂亦大节士,轻财重义,为乡里所誉。”清蒋士铨《桂林霜·遣遁》:“就是屠肠抉舌成何济,説甚么节士临边听鼓鼙。”
网络解释节士节士是一个汉语词语,
网友释义节士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jiéshì,释义是有节操的人。
汉语大词典有节操的人。《韩诗外传》卷十:“吾闻之,节士不以辱生,遂奔敌杀七十人而死。”元辛文房《唐才子传·王毂》:“毂亦大节士,轻财重义,为乡里所誉。”清蒋士铨《桂林霜·遣遁》:“就是屠肠抉舌成何济,说甚么节士临边听鼓鼙。”
国语辞典节烈之士。节士[jiéshì]⒈节烈之士。引《汉书·卷七八·萧望之传》:「望之欲自杀,其夫人止之,以为非天子意。望之以问门下生朱云。云者好节士,劝望之自裁。」
辞典修订版节烈之士。《汉书.卷七八.萧望之传》:「望之欲自杀,其夫人止之,以为非天子意。望之以问门下生朱云。云者好节士,劝望之自裁。」
其他释义1.有节操的人。
1.笔力千钧,以浪漫主义的笔调刻画了节义之士意气风发、顶天立地的气概,写出了节士发奋报国、立志灭敌的志向。
2.东汉素来以朝廷表彰名节、士风高亢而彪炳中古史册,这构成该时期伦理控制的鲜明特征。
3.好像大家都来做忠臣节士,便有万年不倒的王朝了。见王朝而不见国,见国而不见民,见民而不见人,此其所以翻遍坟典,拍破脑袋,也想不出出路者也。刀尔登
4.笔力千钧,以浪漫主义的笔调刻画了节义之士意气风发、顶天立地的气概,写出了节士发奋报国、立志灭敌的志向。【查字典造句网https://www.chazidian.com】
5.东汉素来以朝廷表彰名节、士风高亢而彪炳中古史册,这构成该时期伦理控制的鲜明特征。www。chazidian。com查字典节士造句
读音:jié,jiē
[jié]
[ jié ]1. 竹子或草木茎分枝长叶的部分:竹节。节外生枝。
2. 物体的分段或两段之间连接的部分:关节。两节车厢。
3. 段落,事项:节节(一段一段地,逐步)。节目。
4. 中国历法把一年分为二十四段,每段开始的名称:节气。节令。
5. 纪念日或庆祝宴乐的日子:节日。
6. 礼度:礼节。
7. 音调高低缓急的限度:节奏。节拍。节律。
8. 操守:节操。晚节。变节。高风亮节(高尚的品德和节操)。
9. 省减,限制:节省。节制。开源节流。
10. 略去,简略:节选。节录。
11. 古代出使外国所待的凭证:符节。使节。
12. 姓。
[ jiē ]1. 〔节骨眼儿〕喻关键的,能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或时机(“骨”读轻声)。
读音:shì
[shì]
(1)(名)古代指未婚的男子。
(2)(名)古代介于大夫和庶民之间的阶层。
(3)(名)士人:~农工商。
(4)(名)军人:~气。
(5)(名)军人的一级;在尉以下:上~|中~|下~。
(6)(名)指某些种技术人员:护~|医~。
(7)(名)对人的美称:女~|烈~。
(8)(名)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