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气
【拼音】:jiāng hú qì
【注音】:ㄐ一ㄤㄏㄨˊㄑ一ˋ
【结构】:江(左右结构)湖(左右结构)气(独体结构)
【繁体】:江湖氣
词语解释谓走江湖者的鄙俗不雅的风格、习气。江湖气[jiānghúqì]⒈谓走江湖者的鄙俗不雅的风格、习气。
引证解释⒈谓走江湖者的鄙俗不雅的风格、习气。引《孽海花》第三回:“上海虽繁华世界,究竟五方杂处,所住的无非江湖名士,即如写字的莫友芝,画画的汤壎伯,非不洛阳纸贵,名震一时,总嫌带着江湖气。比到我们苏府里姚凤生的楷书,杨咏春的篆字,任阜长的画,就有雅俗之分了。”朱自清《你我》:“用‘兄弟我’的也以江湖气的人为多,自称可以省去。”
网络解释江湖气谓走江湖者的清新脱俗的风格、习气。《孽海花》第三回:“上海虽繁华世界,究竟五方杂处,所住的无非江湖名士,即如写字的莫友芝,画画的汤壎伯,非洛阳纸贵,名震一时,总嫌带着江湖气。比到我们苏府里姚凤生的楷书,杨咏春的篆字,任阜长的画,就有雅俗之分了。”
综合释义谓走江湖者的鄙俗不雅的风格、习气。《孽海花》第三回:“上海虽繁华世界,究竟五方杂处,所住的无非江湖名士,即如写字的莫友芝,画画的汤壎伯,非不洛阳纸贵,名震一时,总嫌带着江湖气。比到我们苏府里姚凤生的楷书,杨咏春的篆字,任阜长的画,就有雅俗之分了。”朱自清《你我》:“用‘兄弟我’的也以江湖气的人为多,自称可以省去。”
汉语大词典谓走江湖者的鄙俗不雅的风格、习气。《孽海花》第三回:“上海虽繁华世界,究竟五方杂处,所住的无非江湖名士,即如写字的莫友芝,画画的汤埙伯,非不洛阳纸贵,名震一时,总嫌带着江湖气。比到我们苏府里姚凤生的楷书,杨咏春的篆字,任阜长的画,就有雅俗之分了。”朱自清《你我》:“用‘兄弟我’的也以江湖气的人为多,自称可以省去。”
其他释义1.谓走江湖者的鄙俗不雅的风格﹑习气。
1.产后复出的实力派青年演员边潇潇再挑大梁,在剧中饰演江湖气十足、人称四姐的王美丽一角。
2.有的同在一个单位一个团体任职,但不懂得互相尊重,往往暗地里给对方使绊子,明里一套暗里一套,阴阳怪气,江湖气十足。
3.通过此事,说明王很讲义气,很有点江湖气。
4.侯孝贤少时有江湖气,按朱天文的说法,一双木屐一条布短裤在大街小巷跑来跑去,浓眉一锁,自以为“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5.江湖气和市井气是负贩陈陈相因的旧画稿,无格无韵,是江湖上的低级画派。
6.对于比较依赖在线预订的酒店来说,做好自身产品经营远远不够,这个时候还要看眼色站队伍,厮杀的江湖气息浓郁。
7.一个腹无诗书,不优游涵泳于文化的海洋里,只是凭着手头功夫来闯艺术世界的人,作品产生了,也就不免充斥着火气、躁气、江湖气、油滑气、市井气。
8.广东省纪委也明确对这些具有“江湖气”的称呼方式叫停。
9.一般说来,有野气、匪气、霸气的画家,常常不免纵横气、江湖气、野狐禅气。
10.意思是特征明显,一眼就能看出的真货,也有呼作“大开门”的,那就更富江湖气了。
读音:jiāng
[jiāng]
(1)(名)大河:长~|珠~|黑龙~。
(2)(名)指长江:~汉|~淮|~南|~左。
(3)(名)姓。
读音:hú
[hú]
(1)(名)被陆地围着的大片积水。
(2)(名)指湖州:~笔|~绉。
(3)(名)指湖南、湖北:~广。
读音:qì
[qì]
(1)(名)气体:毒~|煤~|沼~。
(2)(名)特指空气:~压。
(3)(名)指自然界冷热阴晴等现象:天~|~候|~象|秋高~爽。
(4)(名)气息:没~了|上不来~。
(5)(名)味:香~|臭~。
(6)(名)人的精神状态:勇~|朝~。
(7)(名)人的作风习气:官~|娇~。
(8)(动)生气;发怒:~人。
(9)(名)欺压:再也不受资本家的~了。
(10)(动)使人生气:你别~我。
(11)(名)中医指人体内能使各器官正常地发挥机能的原动力:元~。
(12)(名)中医指某种病象:你别~我。(名)欺压
(13)(名)欺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