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之以死
【拼音】:jì zhī yǐ sǐ
【注音】:ㄐ一ˋㄓ一ˇㄙˇ
【词性】:成语。
词语解释用感情来打动他的心。⒈不惜一死来把某事继续下去。形容决心很大。成语解释继之以死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其他释义不惜一死来把某事继续下去。形容决心很大。
1.臣仰邀皇上知遇之恩,敢不糜骨粉身图报,继之以死……
2.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3.主公圣明!嘉愿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4.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5.吾必克尽职守,捍卫宪法,服从议会,守护国家,继之以死。
6.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诸葛亮
7.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8.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https://www.chazidian.com/zj-233901/造句】
9.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https://www.chazidian.com/zj-233901/查字典造句】
10.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诸葛亮(查字典www.chazidian.com/zj-233901/造句)
读音:jì
[jì]
(1)(动)继续;接续。~任|中~线|前赴后~。
(2)(动)继而:初感头晕;~又吐泻。
读音:zhī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读音:yǐ
[yǐ]
(1)(介)用;拿;按:~少胜多|喻之~理。
(2)(介)依:~次就座。
(3)(介)因:何~知之?
(4)(介)表示目的:~待时机。
(5)(介)〈书〉于;在(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
(6)〈书〉(连)跟‘而’相同:城高~厚;地广~深。
(7)用在单纯的方位词前;组成合成的方位词或方位结构;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黄河~北|九年~前。
读音:sǐ
[sǐ]
(1)生命终止。
(2)(形)不顾生命;拼死:~战|~拼。
(3)(形)表示达到极点:高兴~了|~顽固。
(4)(形)不可调和的:~对头|~对手。
(5)(形)不活动、固定:~脑筋|时间定~。
(6)(动)不能通过:~胡同|堵~。